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官(完本)

0
  第七百一十九章 历史车轮

  历史车轮继续滚滚前进,不过方应物没多大压力,他又不是要改变车轮滚动的方向,只是想尽可能的多赚一些好处而已。

  在大大小小朝廷消息中,有件事让方应物很是了一会儿呆东厂向天子上疏,请求将东厂衙门搬到西城,然后天子竟然痛痛快快的准奏了,并将灵济宫南边屋舍(原西厂旧址)拨付给东厂。

  无论是在应酬往来里,还是去李东阳宅邸雅会做客,方应物没少听到别人议论这件事。其实这事方应物早从汪芷口中有所耳闻过,如今成真也算不上多么令他吃惊的消息。

  但是方应物还听门子说,自己隔壁那户人家昨天突然匆匆忙忙的搬走了,而隔壁宅院据说早被汪芷买下了。

  两件事结合起来想,难免叫方应物产生些不良预感。难道汪太监想趁虚而入趁火打劫,在自己没多少力量抗争时,把外宅安置在方府旁边么?这也不怕被别人怀疑么?

  方应物叹口气,东厂从东城搬到西城,不知耗费国库几许。汪太监简直就是公器私用,为了离自己近一点就如此不惜浪费国家财帑,若自己还在朝时,一定要上奏疏狠狠批评一下。

  这日,方应物受到会试房师李东阳的邀请,前赴雅集。自从功成名就之后,方应物便不=长=风大喜欢参加纯文人扯淡的雅集了,但现如今他成了一介布衣,便没什么借口不去。

  李老师作为文艺圈领袖,号称京城土豪也是他的资本。这个“土”字是“土地”的土。李家不只是在西城建有宅邸,在城西北上风上水地方还有别墅。今天方应物要赶去的地方。

  方应物到达时候,便见满庭鲜花点点、桃李芬芳。而李东阳立在前院接见宾客,另有三五人围着闲聊,集会还没有正式开始。

  而李东阳听到门口迎宾先生招呼,抬头看去,却见方应物雄赳赳气昂昂的进了大门。按说“雄赳赳气昂昂”这几个字不大适合用在文人身上,但此时此刻李东阳除了这几个字,竟没别的词来形容了。

  因为方应物身后尾随着十来名膀大腰圆、虎背熊腰、鹰顾狼视的彪形大汉在这种阵仗下,再文弱的人也显得昂阔步、粗犷豪迈了,尤其是在这春暖花开的雅集气氛中。

  主人家李老师不免呆了一呆。苦笑道:“你这是”

  方应物行礼过后还以苦笑:“近来学生触犯了权贵,不得不如此防备。”

  “让他们在前院候着罢,不要再进园子了。”李东阳吩咐道,又宽抚说:“里面仆役众多,不会叫你有事。”

  方应物答应道:“是,断然不会打扰了老师雅兴!”

  旁边有个五十来岁的老书生打量了方应物几眼,颇有兴趣的问道:“听说你前夜与万眉州在坊司胡同里起了冲突?还听说数十人大打出手,端的是热闹非凡。”

  有人问出这话,周边别人听到。便都不动声色的移动过来,对方应物形成了围观之势,眼神中都充满了熊熊的八卦之火。

  方应物循声音瞥过去,原来与问话的人认识。此人乃是翰林院里老前辈。姓刘名震,官职应当是侍讲,之前有过几面之缘。与自家父亲关系也不错。

  不过传闻中这位刘侍讲为人略方正,怎的饶有兴趣的问起自己风月场上的事故?方应物稍有疑惑后便恍然。想必是他与万安交恶或者极其厌恶万安,当然乐得听听万安的狼狈模样。

  方应物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打击万安形象。揭破万安图谋的机会(只是效果未知)。便清了清嗓门,绘声绘色、有所取舍的讲起与那天与万安冲突之事。

  “正所谓,昔年曾醉美人家,却恨花开又落花;司马青衫旧时泪,因风吹不到琵琶但是据晚辈看来,万安与钦天监康永韶两人狼狈为奸,必定有所图谋!”

  有人便问道:“什么图谋?”

  方应物掷地有声的断定道:“不言而喻,欲以谶纬星象之说乱我大明国本!说不定就是这几日,彼辈奸邪就要上疏,编造紫微星象之类邪说,请天子更易东宫!”

  众人一片沉默,星象这种东西,最终解释权在天子心里,天子信啥就是啥,别人怎么拦?不过方应物也不指望别人能说出什么有用的话,他只需要传播出去就行了。

  李东阳见状便开口道:“今日雅集,少谈国事,进园子罢!”

  正当此时,大门外有人高呼:“方贤弟!方贤弟!”众人一起扭头望去,很多人认出来了,来者是这几年挺出风头的科道后起之秀项御史,听说与方应物相交莫逆。

  项成贤气喘吁吁的跑到方应物身边,报告说:“万安钦天监那边果然上疏了,陛下明朝廷议论!”

  方应物笑而不语,很淡定的答道:“这有什么可慌的?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情,我早说过万安与康永韶居心不正,将会妄言天机。”

  “不是”项成贤急的满头大汗,“万安上疏,言及今年以来泰山连续震动!而康永韶上疏,说泰山震动应在东宫,是东宫失德之警!”

  什么?方应物大吃一惊,被这个意外惊得瞠目结舌,头脑甚至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期。

  泰山地震不是他准备用来对付万安的秘密武器么,据说这消息还没有正式传到京师,没人敢为此乱说。怎么这就被万安抢在前头说出去了?

  众人闻言也议论纷纷,这消息比方应物的预测还要艰难。因为星象谶纬可以编造的,或许可以找到要害还击;而泰山地震这样明显事情不可能被编造,被万安抢在前头利用,比编造星象谶纬带来的麻烦大多了。

  “泰山震动消息是真的么?怎的如此突然?”

  “应当假不了,这样容易查明事情,谁敢捏造?只是为何只有万安先知道了?”

  “吾记起来了,山东布政使是万安的亲信!”

  “原来如此!那么来自山东的重要消息,必定是万安先得知!”

  方应物听着耳边议论,渐渐回过神来,强迫自己清醒下来。历史车轮确实是没改变方向,继续向前滚动,但路上难免有小石子对自己最惨的情况并不是改变历史车轮走向,而是翻车啊!(未完待续……)

TOP

0
  第七百二十五章 这也行?

  既然方应物肯公开答应不发言,万安也就信了,方应物这样的人应该不会公然出尔反尔。再细想,万安又有点觉得自己多虑了。

  因为这是廷议,就连东厂提督汪直在这里也只能在旁边听着,没有任何发言资格。也就是说,汪直可以事后奏报,这是密探的职责,但不能直接开口干涉,那就坏了规矩,更别说方应物这种充当书记的东厂小吏。

  想至此处,万安便觉得自己过于为方应物紧张了,以至于将太多心思放在方应物身上,实在无此必要。故而万首辅转身走开,回到了原本位置。

  不过刚刚立定,万安突然又闪过一个念头,以方应物的作风,费尽心机、委曲求全的来到这里,难道就只是为了在旁边看着?如果放在别人身上,可以视为抓救命稻草般的垂死挣扎,但是方应物肯定不是这样的人,肯定有什么主意。

  万首辅强自压下了这些疑惑,虽然他不明白方应物的打算,但是他知道,今天的主要图谋是借灾异定国本,而不是在方应物身上纠缠不休。

  即便被方应物干扰,也不该分散精力,专注于主要目标才是。当然,对方应物保持最基本的警惕还是要有的,稍一放松说不定就会吃亏。

  拿定了主意,万安对钦天监监正康永韶使了个眼色,示意其出来发言。今天群臣聚集在此,议论的就是泰山地震这种灾异,康永韶这个钦天监监正自然很有发言权。

  于是康监正排众而出,开口点题道:“今岁泰山四次震动,卜之应在东宫。当另立储君。”

  立刻有人也站出来,疾言厉色的对康监正驳斥道:“简直笑话!应在东宫就要换太子?依我看,正是因为有你这样的奸邪窥测东宫,致使东宫不稳,故而上天示警泰山动摇!是以不能另立储君。反而应当罢斥奸邪!”

  还有人站出来叱道:“天意示警,常人岂可担责?向来是应在至尊和中枢,怎么会扯到东宫?不免有胡乱攀扯的嫌疑!”

  被人喷了一脸口水,但康永韶没有动怒,很心平气和的继续说:“我夜观天象,屡见有星犯紫微。非区区用人政事所能消弭,惟储君之事可以禳之。

  盖天王之象曰帝星,太子之象曰前星,今前星闪烁不定,招致泰山震动。与与星象相衬。此特为上天促朝廷替换东宫,吾辈不可不察之。故而应当速速另行册立,天变自弭,朝廷自安。”

  不得不说,康监正还是有一定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至少足够秒杀朝房里其他所有人,不然天子也不会特别提拔康永韶为钦天监监正。

  一时间众人面露难色,想让他们从星象学术上驳倒康永韶。未免太强人所难。一是他们都是政客,在星象天理方面哪能辩得过康永韶?

  二是受身份限制,就算平常对星象学术有研究的。也未必有胆量站出来与康永韶辩驳。因为研究星象谶纬天命这些神神秘秘的学术,是有点犯忌讳的。康永韶是钦天监官员,研究天象星理是理所应当的工作,而其他大臣私下里研究这些,就有点图谋不轨的嫌疑了。

  借着灾异为由头,胡扯几句天人感应也就罢了。但若研究到了能公然与钦天监监正互相辩驳学术的地步,那么下场就两种。要么被天子视为另类猜疑,要么被打发到钦天监去当真正的星象官......

  其实朝廷里不是没有比康监正专业素质更强的。钦天监里有很多老人学术水平也很高,但没资格到这里来参加议事。

  换句话说,康永韶是政客里最强的天象专家,还是天象专家里最强的政客。这样的错位优势,在今天这个场合里十分明显。

  一片沉默中,某掌道御史项成贤出来了,“康大人的道理,在下不大明白,但在下只关心康大人说的准不准。尝闻古人占卜,必有沐浴更衣斋戒之举,以示敬诚。

  然而康大人数日之前,却有流连花街柳巷之举,此乃在下亲眼目睹。不知上天能否感受到康大人的诚心?又不知康大人所言又有几分可信?”

  支持太子一方大臣纷纷颌首称赞,这倒也不失为一个突破口,听说那天首辅万安也在场。至于项大御史为什么会亲眼目睹,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康监正脸上露出几分讥讽神色,“听说某些科道清流,每当辩论道理辩不过时候,尤其喜好从道德上围攻,用德行来彻底否定他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康监正这几句话,无异于一巴掌把很多科道官都打了,站到了那些标榜道德的清流们对立面上,但他豁出去不在乎了。至少暂时堵住了项大御史的嘴,叫项大御史有点无话可说。

  项成贤忍住了抓耳挠腮的冲动,扭头向角落里望去。在那里,东厂书吏方应物立在案几后面,低头奋笔疾书,一字一句的如实记录着廷议发言。

  别人注视着项成贤,见项大御史东张西望,便也顺着项成贤的目光望去。正道一方不禁唉声叹气,如果有方应物出头,何至于如此受挫。

  但很可惜,方应物虽然露面了,却仍没资格插嘴发言。就算大家不计较方应物谮越,无视方应物的小吏身份,可是方应物又已经被万首辅逼着承诺不发言,做人总不能无耻到公然言而无信。

  方应物写完一段落,停住笔抬起头,迎上了一道道各有含意的目光。然后他微微一笑,对项成贤招了招手,项大御史便会意的走到方应物身边,此后又见方应物对项成贤低声耳语。

  再看项成贤频频点头,忽而大喜过望,忽而若有所悟......众人突然意识到,这就是面授机宜啊!

  万安登时大怒,这也行?方应物确实可以不用发言,但是有项成贤这样的狐朋狗友在,完全可以充当方应物的传声筒!方应物有什么话,从项成贤嘴里说出来,也能收到效果,而方应物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未完待续)

TOP

0
  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不变应万变(上)

  方应物拉着项成贤,絮絮叨叨说了一会儿。众人不免心痒好奇,伸长了脖子很想听到什么,但方应物声音很低,外人听不清楚。

  不少人想到刚才万安与方应物的对答,于是又看向万安。此时辅老大人的脸色极其难看,阴沉的像是要滴出墨水似的。能忍住没有当场作,就已经是修养甚佳了......

  姑且不说方应物是否真有那么大威力,是否能力挽狂澜,只说方应物前头刚答应万安不言,后面就使出这样的花招,万安这辅的脸面往哪里放?又与当众被戏耍有什么两样?

  这时候,项成贤昂阔步的回来了,重新站在了康监正对面,吸引了几乎所有目光。人人都知道,项大御史此时好比姜子牙下昆仑、孙悟空出方寸山,大概要进入“学艺下山大杀特杀”的状态了。

  而在角落那里,大太监汪直捏着扇柄,在方应物头上连连敲打,口中训斥道:“你只是个书吏,朝廷大事也是你能插手的?给我老实些!”

  方应物捂着额头,眼眸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当然也仅限于眼神。汪芷强忍着笑意,侧头转向朝房中间,摇着扇子继续观看朝臣争斗大戏。

  项成贤指了指周围,对康监正道:“在这朝房里,只怕有半数人反对你的说法。你这些闭门造车的歪理邪说连人心都不能说服,还敢妄言什么天命?”

  “我以为......”康监正冷笑几声,正要开口反驳。

  但项成贤突然提高嗓门,大喝一声道:“奸贼闭口!你不过是钦天监监正而已。今天侥幸站在此地,只是让你陈述灾异天象而已!此乃你之本分。之外国家大事岂容你再多嘴!”

  所见所听,众人忽而觉得。项成贤的气势陡然与刚才有所不同了,言行举止隐隐约约有点某人的影子。或许是错觉罢,很多人想道。

  康监正被项成贤夹枪带棒的攻击一通,也说不出别的什么。因为项成贤说的不算错,廷议名单范围有大有小,涉及官员大都是阁部院范围,钦天监这样边缘衙门一般没资格参加,今天只是情况特殊。

  关于这一点,就连己方大臣也不便出来争辩。故而康监正只气极反笑道:“甚好,我倒要看看,你项御史有什么高见!”

  项成贤先反讽了一句道:“本官不似于你,只有高见,没有实用。”

  随后项大御史甩下康监正,顾左右侃侃而谈:“泰山震动到底响应什么,诸公皆争持不下。但在下以为,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没有意义,最重要的是做事。是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有人很捧场的问道:“如何解决问题?”项成贤便高深莫测的答道:“以不变应万变。”

  众人知道项大御史这话必定是从方应物那里学来的,绝不是无的放矢或者故弄玄虚。可是仔细想了想,都没有参透其中意思。便有人很耐心的再问道:“何为以不变应万变?”

  项成贤又答道:“关于泰山地震以及东宫国本之事,天子诏许我等在此廷议。但诸公争持不下,一时三刻之间也难以有结果,如此廷议有什么用处?又何以奏报天子?以在下一些浅见。遇到两难的时候,不轻举妄动为上策。譬如今日此时。”

  先前被方应物打击过的工部侍郎高长江又出来喝道:“废话连篇,空洞无用!如果阁下只有这点道理。还是早早下去为好,免得贻笑大方!”

  “高大人何必着急,请听在下慢慢道来。”项成贤瞥了一眼高侍郎,不为所动的继续说:“何谓不轻举妄动?

  都说这泰山地震应在东宫,有人说应当另立太子,有人觉得应当稳固太子之位,那么在僵持时候,最稳妥的法子就是暂且维持现状。”

  高侍郎讥笑道:“说来说去,还是露出马脚。你只说维持现状好,好的道理在哪里?难不成顺了你的心思就好?”

  项成贤很刻薄的讽刺道:“以高大人的见识,自然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好处,所以高大人还是去修修园林殿宇好了,不要随便在国事上多言。”

  然后不再给高侍郎插嘴机会,项成贤加快了语说:“天意莫测,吾辈凡人不容易弄清楚,争论不休难以彼此说服,不妨再等等看,先维持东宫不变,然后再看天象如何。

  如果天象仍然连连示警,还继续出现元旦坠星、或者泰山震动这样的灾异之事,那说明维持东宫值得商榷,到时候再论是否应当另立太子也不迟!

  如果暂且稳固东宫之位后,天象就此平息,没有大灾异出现,那便可以说明稳固东宫是对的,你们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奸邪还是息了另立太子之心为好!”

  尽管项成贤的话还没有说完,若在其他普通集会上,只怕正道一方众人要立刻叫好喝彩了。但此地是朝房廷议现场,大臣们不便太失态,不过心里的激赏是难以言表的。

  项成贤之语来自哪里不言而喻,不愧是方应物,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甭管有理没理是不是强词夺理,至少逻辑上严密完整,可以另辟蹊径的封死对方言路!

  他们正道人士为什么要争国本?为什么反对邵宸妃皇子为储君?难道说现太子就一定比邵宸妃皇子英明神武?

  除去维护纲常正统这些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让万安之流奸邪继续荼毒朝堂!因为万安是支持邵宸妃皇子,如果这个皇子未来登基,那万安势力依旧会继续把持庙堂,这绝对是天下正人君子所不希望看到的!

  许多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当今圣上几乎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想让天子幡然醒悟难如登天。唯一希望在于,将来与万安不睦的现太子登基,到那时才好刷新政治,彻底根除奸邪流毒!

  自从廷议开始后,他们一直压抑到现在,这才算是见到了一丝正义获胜的曙光!不错,可以像方应物那样理直气壮的说,他们就代表着正义!

TOP

0
  第七百二十七章 以不变应万变(下)

  项成贤的言还没有结束,他本人也渐渐进入了状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照我看,最稳妥的法子就是这样。只怕高侍郎之流人物又要问,稳妥在哪里?那我就再多说几句,免得高侍郎之流犯糊涂......”

  正道人士们很配合的哄笑了几声,高长江再次被气得回到人群里去。

  项成贤仿佛没看见,只管言道:“吾辈大可再反过来想,若将灾异归咎于东宫失德,所以应当另立太子。假如天子真采纳此言,照此办理,换其他皇子入主东宫,然后呢?

  今后如果不再出现灾异还好,自然天下太平,可是谁敢保证不再出现灾异?康监正你这装神弄鬼的敢用项上人头来保证么?如果还是出现灾异,又当如何?

  根据康监正的道理,出了灾异就靠换太子来禳补消弭,再出现灾异难道还要再换太子?或者再换回来?

  如此一来,连连更替东宫,国本岂不成了儿戏一般,这难道就是诸公所期望见到的不成?两相比较起来,对错且不论,稳固东宫现状显然比仓皇另立太子要稳妥!”

  项成贤这段话说完,众大臣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些话很浅显易懂,没有听不明白的,但背后隐藏的逻辑却要品一品。

  奸邪那边最大的优势,莫过于钦天监康监正了。无论如何,在对天象灾异的阐释方面,在场人中没人可以抗衡。

  但项大御史(方应物)却绕开了具体天象灾异避而不谈,不去争论灾异如何解释。只说遇到灾异之事后怎么办的问题,也算是巧妙的扬长避短了。

  按照项成贤的提议。应该维持现状不变,正道人士当然乐见其成了。或许天子需要的根本不是对灾异的解释。而是面对天灾时怎么自欺欺人,获得心理安慰。

  最后项大御史总结道:“故而一动不如一静,无法争论明白时,最稳妥的举动就是维持现状,不要乱了阵脚。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

  众人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朝房里不再安静了,不过暂时无人站出来与项成贤争论。一时想不到更好的争辩逻辑,同时还知道项成贤背后是威慑力十足的方应物——这才是幕后大黑手,所以不得不谨慎几分。

  项大御史正得意四顾。忽然瞥见方应物又招了招手,于是连忙移动过去,俯帖耳的聆听教导。此后项成贤再起身时,没有回到原来位置,却来到万辅面前,登时又将别人目光吸引了过来。

  却见项大御史抱拳道:“下官听说,辅老大人上疏力主另立太子,所以才有天子下诏廷议?老大人你年近七十,怎的还如此轻浮急躁?老成谋国四个字。真就如此之难?”

  有人暗暗赞叹,不愧是方应物的密友,果然也是个有胆量的人物,竟然当面向辅挑衅!虽然他说的这些话。九成九还是方应物指使。

  项成贤找上万安,就是要将万安从幕后扯到台前,迫使万安表态。毕竟万安才是另一方的领人物。高长江康监正等人不过是台前木偶而已。

  但万辅并不想与项成贤辩论,一是自重身份。二是没有必要,其实在万安心里。在意的不是如何当场反应,也不是如何辩倒项御史的言论,那没有太大意义。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说了算的是天子。所以万辅在意的是,天子知道了项成贤这些言论后会怎么想?

  以他的经验,天子说不定真会欣赏项成贤这些充满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得过且过”精神的言,天子本人就是这样的懒散性子。

  如果天子真采纳了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策略,那另立太子的野心就彻底落空了......万安忧心忡忡的想道。

  更可恨的是,廷议需要汇总为奏疏,正常情况下他还可以通过文字游戏来稍微弥补,把项成贤(方应物)的言论打压下去,这是辅的特权。

  但这次还有方应物在旁边充当书记,东厂也会根据方应物的记录上密疏,彼此对照之下,若自己的文字游戏弄巧成拙就更不妙了。

  事情展到这个程度,万安十分恼火,他竟然有点无计可施的感觉,这实在太令人厌恶了!想来想去,于今之计或许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挑起天子和大臣的矛盾。

  激化矛盾之后,让天子赌气之下听不进任何大臣的劝谏,甚至逆反心理作起来,偏要反其道而行。就像上次百官叩阙诤谏之后,天子负气的表现。

  有了主意,万安才开了口,不过没有理睬项成贤这个小人物,只对群臣道:“还有一件事情,天子垂询过老夫,而老夫觉得与今日廷议也不是没有关系,所以与诸君提一提。”

  万辅也不缺捧场之人,便有人应声道:“阁老有话但讲,我等洗耳恭听。”万安便示意道:“圣上欲将邵妃进位为贵妃,其意坚决,诸君以为如何?”

  “这怎么可以?”立即有人很吃惊的出声道,这态度显然是坚决反对的。随后他又补充道:“太子生母如今尚未获封,邵妃何德何能,焉敢逾越在前?”

  这个说法,获得了多数人的赞同。后宫妃子不是不可以晋封为贵妃,但是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时间,他们不能接受邵妃进位贵妃!这其中缘故详细说起来,也挺复杂。

  先,就像前面所说的,当今太子朱祐樘生母也只是妃子封号,而邵妃进位为贵妃后,其皇子朱祐杬出身岂不压了太子一头?

  尤其是在朱祐杬企图取代朱祐樘为太子的敏感时期,将邵妃晋封为贵妃,简直就是纲常紊乱尊卑无序。

  其次,在国本之争的关键时刻,邵妃突然晋封为贵妃,很容易给天下人一个错误的信号,仿佛是为了立她的皇子为东宫做准备似的。所有支持太子的人都不愿看到这个信号,更不接受这种试探。

  第三,贵妃只比皇后低一级,邵妃如果变成邵贵妃,那么再进一步就是皇后了,以天子对邵妃的恩宠,这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天子有过废后先例,焉知不会重演旧事?一旦邵妃成了皇后,那子凭母贵,其皇子立为太子岂不名正言顺了?

  瞧着群情愤激的场面,万安笑而不语。尽管闹罢,惹恼了天子才好,每个男人都会有帮心爱女人出气的情怀。(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TOP

0
  第七百三十七章 三人成虎

  杨廷和与方应物说完话,正打算起身告辞,却见前面门子送了封文书进来。方应物拆开看,没几眼便冷笑道:“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都有!”杨廷和好奇的问:“这又是什么事情?”

  方应物也不避讳,直接把纸张递过来。杨廷和低头看去,只见得是一张官府凭票,仔细看了几眼上面文字,愕然道:“浙江省和街道厅失心疯了?”

  原来按国朝制度,每年各省都要轮流派遣工匠进京参与营造之事,也会征调识字会写之人到朝廷各衙门充为书吏。

  今年浙江省便把方应物名字添进了名册呈报给工部,收回了先前宛平县代为征发当差的委托——当然这个委托是方应物自己鼓捣出来的,不然谁能征发他服役?

  而工部又因“今夏多雨,恐京师涝灾”的缘故,把方应物分拨到街道厅负责疏通沟渠的役夫队伍中。最后街道厅派了一员书吏来送传票,征方应物去做书办。

  在杨廷和眼里,这实在是荒谬不堪的事情。但如此荒谬的事情还真就确确实实发生在眼前,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便对方应物道:“跳梁小丑,理他作甚!”

  方应物叹道:“本来以我之身份不该应役,也不会有人打这方面主意。但前阵子为了国本大计,我不得不以被征为书吏的名义屈身于东厂,这便给了别人口实。既然都是服役,难道能去东厂当差,就不能去别处了?”

  杨廷和稍一思索便大致明白了,“必定是有人设下这个局面。也必定算准了你的想法并准备了种种后手。”

  至于是谁制造出来的局面,两人都没有点出来,但不用点也心知肚明。能操纵从浙江省到工部再细致到京师地面,需要极大的影响力和权势,朝中又能有几个。

  方应物点点头道:“我从好友那里听说。都察院里有人正在串联,企图针对于我。若我抗命不从,随之而来的肯定是御史群起弹劾。大概一是要弹劾我公然藐视官府,仗势逃役;

  二是弹劾我品性不佳,留恋权势好逸恶劳,只肯贪慕东厂威风不肯去街道差事。而那时我辩无可辩。因为我确实去过东厂当吏员却不肯去街道厅做书办。”

  杨廷和吃了一惊,在他印象里,方应物与科道关系很密切,却没料到科道里居然也有人大张旗鼓的准备弹劾方应物。

  二来在昏暗不堪的当今庙堂,科道几乎已经是大明朝廷正义最后的底线和希望。为制衡那些歧途大佬们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可是今天竟然有人为了私利,准备充当某些人的打手围攻方应物。

  方应物却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可奇怪的?科道官一百多人,有谁能一言堂?又有谁不想安插自己人手?常言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杨廷和也没想到什么办法,无奈道:“若是如此,那你要去街道厅?也好,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先堵住了别人的嘴。”

  方应物又道:“怕就怕如果我去了街道厅。又要遇到别的事故,比如说失足落入行洪沟渠城河,然后拯救不及......”

  杨廷和登时变了色道:“奸人胆敢如此!”不过想起某人的风评和心胸。杨廷和又觉得方应物并不是杞人忧天,死一个被征来当差的书办和死一个官员是两回事。

  刚刚送走杨廷和,方应物站在大门口还没有转身,却又见项成贤和洪松两位好友联袂而来,出现在胡同口。他只得又上前迎接,调侃道:“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你们两个怎么一起到了?”

  项成贤与洪松却脸色都很严肃。项大御史先开口道:“我们并不是一起来,只是在胡同口偶然遇到。”

  看来真出了不小的事......方应物将两人请进去。重新上过茶后。项成贤迫不及待的又道:“我都察院听到一些议论,说当年李学士企图招你为婿。但你贪图富贵,所以选择与刘阁老家结亲。”

  方应物不屑道:“一派胡言,不值一驳。此事早有解释,我当年为了营救下诏狱的父亲,不得不答应刘家招揽,成为刘府女婿。

  为人当言而有信,岂能出尔反尔?故此不得不拒绝了李老师的好意。现在还有人不开眼的旧事重提,掀不起什么风浪。”

  见方应物信心十足,项成贤并没有放松,继续道:“我去别的衙门办事时,又听到议论说,你在榆林时,勾连亲友操纵边市,损公肥私发了大财。”

  方应物稍感意外,这事也有人提?但仍没放在心上,“定策开边市时,没眼光的人害怕风险,便裹足不前。

  我为朝廷大计只得鼓动亲友,可谓是用自家亲友去冒险一试。所幸最后事成了,不是瞎子都能看到朝廷也得利,何来损公之说?”

  洪松此时也开口道:“我在户部,也听到一些关于你的议论。说什么你屡屡勾结东厂,陷害朝臣,还说你为了权势利益,送了女人给东厂厂公。”

  听到洪松的话,方应物渐渐收起了轻松神态,也随之严肃起来。这么看来,里面门道非常不简单,难怪项成贤和洪松不约而同的匆匆赶过来,显然他们二人也明白了其中问题所在。

  其实单纯一件两件流言,方应物并不在意。人怕出名猪怕壮,凡是出头之人,谁身上没有种种流言?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已,有时候听听也就算了,不用过于大惊小怪。

  但这次严重的不是流言,而是流言传播事态本身。在如今这时候,忽然同时间流传出这么多抹黑议论,就很不正常。

  一件两件也就罢了,但随随便便到处就能听到,这就说明背后有人蓄意推波助澜。偶发的、间歇的流言与人为的、密集的流言,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有本质区别。

  正可谓三人成虎,从量变到质变,一个是无伤大雅的花边,拿来自娱自乐都没问题,一个是足以颠覆自己的武器,却叫方应物不能不认真对待。(未完待续)

TOP

0
  第七百四十六章 再来一次

  当都察院和顺天府联合审理左常顺的过程传到方应物耳朵里时,让方应物感到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如此顺利。顺天府那边竟然没有任何阻碍,任由屠滽唱独角戏。

  按道理说,得了首辅万安授意的顺天府不应当如此打酱油,多多少少要给自己制造一些阻碍才是。比如说紧抓左常顺动机不放,将左常顺审成由他方应物指使这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破绽。

  既然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方应物便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完全放下担心,可以集中精力应付徐学士这一伙人了。

  如此方应物便要大展拳脚,立刻将自己的第一党羽项成贤项大御史招来共商大计,打算再乘胜追击并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对方应物而言,干掉以徐溥为首的清流第一集团是非常大的诱惑。若将徐溥刘健废掉,谁还能与自家父亲争锋?再不济还能将老师李东阳推上去!

  项大御史虽然向来唯恐天下不乱,但这次却一反常态的极力劝阻,“愚兄以为,方贤弟万万不可再继续了!徐溥徐学士再有不是,身份上也是你的座师,你不能不顾及这点!”

  啊?方应物宛如冰雪浇头,这才醒悟过来,不得不承认项成贤说的有道理。在大明读书人伦理中,座师与门生就是最重**长**风**文学 要的师生关系,甚至超过业师与学生。天地君亲师,里面就有个师字!

  他方应物可以不鸟徐学士,但不能反咬徐学士;也就是说,他情非得已时可以无视师生伦常。但不能践踏这个伦常。就像是孝子贤孙即便被父母打骂了,躲几下或许可以。但不能还嘴还手。

  否则的话,悖逆座师很容易被看成是大逆不道。一旦他对徐学士反攻倒算。那就可能会引发舆情的再次翻转。

  方应物这个穿越者对座师的政治意义感受不深,差点就忽略了这个风险,幸亏项大御史提醒,不然后果还真不好说。想来想去后,方应物自认担不起这种风险,只能像项大御史所说的,见好就收了。

  “可惜了,你受此限制,也只能到此为止。”出力甚多的项大御史虽然劝住了方应物。仍不免感到很遗憾。“徐学士他们和令尊是同类人,都在养望阶段,目前徒具声望还没多少实权。估计在阁部院中,他们能发挥出的影响力还不如你,当然这也是他们忌讳你的缘故。”

  方应物听到这话,有些小小的自得。这许多年来利用先知者优势,把握每一件事为契机,一点点的积攒人脉。有时候当时不起眼,但日积月累下来。要没点成果就枉为穿越者了。

  不遭人妒是庸才,如果你弱小到根本没人忌讳你,那还谈得上什么争霸朝堂?就拿自己与汪直的关系来说,几年前小心翼翼唯恐被人议论自己和汪直结党。现在就有足够实力不在乎议论了,连辟谣都懒得辟。

  内阁里有人,部院里有人。科道里有人,司礼监厂卫里也有人这样全面的布局。日后若不帮自家父子去冲击人臣之极,那简直就是巨大浪费。

  不过深知历史大势的他仍然居安思危。对项成贤道:“不可轻忽大意,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你说他们现在徒有声望没多少实权,那要是等他们从翰苑坊局出来,并掌握实权后呢?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项大御史想象了一下,点头道:“是啊,如今的旧格局迟早要粉碎掉,徐学士等人潜居翰苑,只欠缺一个取而代之的时机,等到那时就是猛虎出柙了。但现如今真不好与之对敌,不然就是万安渔翁得利,对我们更为不利。”

  “有进步!”方应物为好友竖起大拇指点赞。

  闲话不提,却说之后方应物真就收手了,并没有像过去那些争斗一样乘胜穷追猛打,颇有点到为止的意思。别人细细想过也不奇怪了,谁让徐溥徐学士恰好是方应物那一科的大座师。

  而万安万首辅深深的失望了,当初他就觉察到有人借着他收拾方应物的东风,浑水摸鱼抹黑方应物,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无论如何,有人一起“志同道合”的对付方应物不是坏事。

  只不过他后来才得知,有可能是徐溥、刘健等人搭顺风车出手,对此万首辅连声叫妙。一是妙在人模狗样的清流为争权夺利起了内讧,让顶着十年骂名的首辅老大人酸爽非常;

  二是妙在方应物的反击,首辅老大人非常期待年少气盛、不能吃亏的方应物一怒之下横扫千军,不顾师生伦常把徐学士等一干人踩到底。

  万首辅不怀疑方应物有这个能力,而另外那伙清流都是眼高手低之辈,能是方应物的对手就见鬼了。同时也不怀疑方应物有这股狠劲,师生关系终究比不上父子天伦,方应物咬咬牙说不定真就弃之不顾了。

  所以在审问左常顺时,顺天府并没有制造麻烦,意图祸水东引,让方应物将所有火力都对准徐溥刘健那一伙人去。但没想到方应物这次居然中看不中用,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漂白自己之后就果断收手了,首辅老大人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或者说,徐溥徐学士也很令老首辅失望,他都这样放纵徐溥等人了,结果更加中看不中用,完全没对方应物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

  借刀杀人两虎相争之计行不通了,万首辅叹口气,只能继续自行上阵。方应物虽然摆脱了流言困扰,但是街道厅的差事依然还在,方应物依然没有借口可以逃脱差役,从法律意义上也并没有免除方应物的差役!

  他费尽心思从浙江到工部来回串联,设计了如此严密又合乎法理一条锁链,岂是那么容易挣脱的?只要死死锁定这一点,方应物就是瓮中之鳖!想至此处,万安又叫人给工部传话,叫街道厅再给方应物发传票,再次命令方应物报道去!

  无非就是将程序重来一次,上次受到干扰后,方应物用了替身瞒天过海,难道同样招数还能使用第二次不成?

TOP

0
  第七百四十七章 迟暮

  街道厅再次很不长眼的将传票送到方宅时,方应物本人并不在家里,他去了李东阳宅邸。因为自己与刘府的婚事已经非常临近了,而李老师将在婚事中作为男方长辈角色出现,所以方应物有很多事情要与李老师商议。

  李东阳对方应物的婚事也很热心,边想边问道:“刘府那边想如何操办?”方应物无奈的答道:“依老泰山那边的意思,想大操大办,高调一些。”

  李东阳愣了愣,旋即明白了刘棉花的意思,这就是要刷存在感。反正刘棉花已经没多少清名了,无论奢侈还是简朴没有区别,高调一些可以刷存在感,强化别人的印象,尤其是向公众展示刘府与方家的亲密关系。

  从财力上当然不是问题,方应物不缺钱,刘棉花也是保定府军籍大户出身,实在不行他李东阳也可以赞助一点。

  但从方应物的态度看,方应物本人似乎不愿过于张扬。作为一个清流典范,虽然有这样那样迫不得已的因素,但在与刘府关系上,肯定不愿公开表现的过于高调。在声望领域里,方应物根本没有任何需要借用刘府的地方。

  这时候,有李东阳的长随到了屋门口,高声禀报道:“方家那边有人过来,说是有急事禀报。”此后又有个方家仆役进了屋,对方-长-风-文-学-www-应物道:“小老爷!那街道厅又遣人送了传票到家里,还是关于小老爷差役的事情!”

  方应物闻言皱起了眉头,在自己紧锣密鼓布置婚事的节骨眼上。万安又来这一手,简直是要恶心人啊。

  李东阳怕方应物过于大意。连忙嘱咐道:“万首辅死死瞄准了你不放,你还是要当心为好。不可轻忽,免得阴沟里翻了船。”

  方应物倒是不犯难,口气轻松的答道:“老师放心,学生自有主意,此事易尔!”而后方应物便把娄天化招来,耳语几句后道:“你速速去屠中丞那里,将我的话传给屠中丞。”

  如是过了两日,都察院和顺天府联系审理左常顺假冒方应物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出来了,而且当场执行。并没有再上报。因为都察院本身就已经是最高司法机关之一,而且本案又不涉及人命官司,根本没有再上报的必要。

  判决结果很是惊到了一些人,其实屠滽屠大人的判词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左常顺激于士人义气施暴官吏,虽情有可原但法无可恕,故判其代替方应物赴街道厅服三年苦役。一可惩暴行,二可全义行,三可彰教化。”

  明白人都看出来了。判了左常顺代役,方应物便彻底解脱出来了,不会再受街道厅拘束。在大明朝代役是被允许的,或者找人顶替或者出银子。左常顺被判罚代替方应物服役这种情况,也算是合情合理合法。

  妙,非常妙!无数人忍不住为之叫好。这个应对法子实在妙到毫巅。不过首辅万安听到这消息后呆住了,这看起来没有破绽的手段。居然被方应物如此轻描淡写的破解了?仿佛轻轻吹了一口气,便把漫天烟雾都吹散了。

  之前一直可以说。是因为自己轻敌大意,端着首辅架子看不起方应物,所以才屡屡吃亏。但这次自己真心没有轻忽,从头到尾都是很认真,可结果依旧如此失败!

  当初商定出来的三管齐下之策何等气势汹汹,仿佛能手到擒来的将方应物一口吞下,根本看不出方应物有任何逃脱的可能性。不过到目前为止,却几乎要全面无果而终。

  差役问题,经过徐学士一拨人的打岔,反而节外生枝给了方应物表现的舞台,被方应物轻描淡写的化解了;

  在科道组织弹劾方应物,肯定不可能成气候了,这时间没人愿意站出来公开弹劾方应物。当初他万安还想着走内宫裙带路线,请万贵妃出马收拾方应物,可也毫无动静。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一位首辅狮子搏兔打算整治一位落魄为民的前小官员,居然没有成功,这看似不可思议,但确实发生了。

  大明朝廷是彼此制衡的,万安这首辅不可能直接下令,强行将左常顺代役之事作废,这个命令连六科都过不去。而且内阁阁臣在名义上是辅臣,还不见得有资格自主下令。

  不过万安对方应物的恨意是刻骨的,他不甘心这样莫名其妙的结束。然后他又发现,再对付方应物已经不能那么得心应手,甚至连积极主动帮他出谋划策和执行的人也不好找了。

  万首辅本来就不是德高望重类型的首辅,更没有名望可言,盘踞内阁全靠利益算计和交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以万首辅的权势和影响力很纯粹的与利益得失挂钩,或者说,他从来就不能单纯的“以德服人”,走的是以“利”服人路线。

  正因为如此,万首辅才产生了失控的感觉。从利益角度来看,一是他已经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一个七十岁的人能给别人多少信心?说不定明天就变成“古人”了,还能给别人带来多少预期利益?又如何能让别人真心实意的屈服?

  二是自从天子息了更替东宫的念头后,所有人都明白了,万安包括万安一系的人马没有任何未来可言。当今太子登基之日,就是彻底清理万安及其势力的开始,万安甚至连接班人都不可能安排,至于谁人能出头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将前途命运赌在万安这边?现在已经是成化二十一年,不是成化十一年了,“人心思变”四个字不是嘴上说说就能打消的。

  意识到问题所在后,万安的心情有些落寞,自己这首辅的影响力似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再消散,而且无可挽回。

  难道自己真的老了?万安心里突然冒出这个念头,下意识摸了摸自己满头白发,忽生英雄迟暮之感。

  他又想起了八年前,那时首辅商辂站在权位巅峰时弃官而去,而自己却难以理解,一直到今天,总算才有些懂了。

  “不!”万安在书房中拍案而起,对着看不见的空气吼道,他还是不能接受如此软弱无能的自己!

TOP

0
  第七百四十八章 疑云

  这声喊出来后,万首辅感到一股悲壮的情怀从心头喷涌而出,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整治方应物,而是把这看做对命运的抗争。

  万首辅有这样一种错觉,那方应物仿佛脚踏大势,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天道,大势所趋无坚不摧。回想起来,方应物仿佛每一步走踩在了至关重要的节点上,不断将自己的大事搅得一塌糊涂。而是自己则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逆天之人,在宿命中沉沦和挣扎。

  可他万安辛苦了一辈子,难道就是替后来者做踏脚石?他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安排,也不想就此服老,更不愿看着方应物风光。

  如果他再年轻十岁,朝堂上哪会有方应物蹦跶的地方,命运如此不公,他便要逆天而行一次!不得不说,年届七十的老首辅放不下的东西太多,陷入了另一种执念。

  当即挖首辅泼墨挥毫,亲自写了若干请帖,遣仆役一一送去。接到请帖的人,都是万首辅的党羽,看着请帖,他们不禁惊诧莫名。因为按惯例,老首辅想要召见党羽时,只需派仆役来叫一声,不想这次却如此郑重其事,竟然还写了亲笔请帖。

  也正是如此不同寻常,众人才不敢轻慢,更不敢装聋作哑,老首辅亲自写来请帖,就意味着不容拒绝。一旦拒绝,就是与老首+长+风+文学+www+cfwx+net辅决裂。

  虽然明天的太阳已经确定另有其人,但依旧要注意当下,如果触怒了万首辅。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都是个问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缺一不可。

  于是按着请帖时间。众人在第二日傍晚纷纷赶到万府,没有一个找借口不到的。有这时候了。又何必为了一点小问题让敏感非常的万首辅不悦?

  而在这段时间,方应物全心忙于婚事,根本没有多余心思放在万安身上。方应物深深知道,这位首辅已经快走到了穷途末路。

  即便自己什么也不做,大限一到万安也会自动滚蛋,自己只需要等待这个时间到来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就是少做少错、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不过在百忙中,方应物还是抽出时间见了见自己的替身左常顺,并专门为左常顺设宴。还邀请了几位好友作陪。此乃人之常情,左常顺终究是有恩于自己,不能在这上面落下凉薄无情的名声。

  说起来这左常顺只是个没有功名的落魄文人,沦落到在同乡人姚谦的忠义书坊里校稿为生,偶尔还代笔写点文字。这身份与方应物差的极远,而今日方应物摆出这阵仗,也足以表达出非常感激之情了。

  方应物郑重其事的将左常顺请进上座,并致谢道:“先生高义,代替在下受刑罚之苦。在下铭感五内,简直不知何以为报。”

  “方公子言重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再说我也并非一无所获。”左常顺爽朗的笑了笑。“我本是读书不成的飘零之人,籍籍无名苟活于人世间,而方公子身负天下之望。与吾辈不可同日而语。

  我这次出面替方公子挡了灾,不过付出一点辛劳。但却博得京师人尊称一声义士,一时间也成名人了。宛如鱼跃龙门。至此夫复何求哉?说不定应该是我反过来感激方公子给我出名机会。”

  左常顺说的有趣,席间众人忍不住几声哄笑,确实有这么点意思,出于“义愤”挺身而出的人,不是义士是什么?

  项成贤插嘴道:“话不能这么说,这事起先前景不明,确实要感谢先生担着风险挺身而出,尤其是我们这些友人都无法出力的时候。”

  方应物赞同的点了点头,项成贤说的没错。先前他需要一个“假冒”替身,而他的好友们显然都不合适,项大御史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扔下官职,不管不顾的去假冒自己装疯卖傻。

  故而这事只能找一个小人物来做,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用处。当时情况不可预测,风险也是极大,只怕左常顺心里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轻松。

  忠义书坊的东家姚谦姚员外也在席间,左常顺就是他向方应物推荐的,此时也笑道:“左先生此次以身相代,顶替方公子做苦役,切勿为前程担忧,且安心服役。等刑罚结束之时,一切包在我们身上,必不叫左先生为难。”

  方应物闻言举杯道:“左先生为了在下甘受苦役,这点尤为感激。但在下也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将来必有所报。说是三年,其实也未必等这么久。”

  “你我皆为浙江同乡,守望相助乃人之常情,方公子何须见外,区区贱身能帮得上方公子,也是此生有幸了。”左常顺连忙也举杯答道。

  此人谈吐不算差,头脑看起来也是清醒的,难怪当初姚谦会举荐此人来担当替身重任,方应物暗暗想道,也许今后可以收拢到身边使用。

  这一场宴席,众人都没有压力,自然是轻松如意,半日之后兴尽而散,然后继续各自忙碌各自的事情。

  方应物鼓捣婚事,项大公子继续风闻言事,姚员外又在琢磨新的发财路子,而左常顺则作为刑徒被押送到街道厅,开始他的代役生活。

  这日方应物准备出门去刘家那边,与刘棉花沟通一下婚礼事宜,刚走到大门,便被匆匆赶来的项大御史堵住了。

  却见项大御史难得脸色严峻,对方应物叫道:“方贤弟!有大事情!”

  方应物知道项大御史有个喜欢大惊小怪的毛病,所以只当他又虚张声势,浑然没在意的问道:“近日没有什么大事罢?究竟有何事情让你如此慌张?”

  项成贤没有与方应物看玩笑,拧着眉毛说:“你可知道,左常顺死了!”

  死了?方应物大惊失色,连忙追问道:“怎么会死了?”

  项成贤详细的答道:“南城巡城御史亲自对我说的,听说昨天在南郊疏通行洪沟渠时,左先生不小心失足落水,救之不及便淹死了。”

  方应物一阵恍惚,前几天还一起谈笑晏晏的人,今天就听到死讯,实在情何以堪。更疑惑的是,这究竟是偶然发生的,还是故意人为的?

TOP

0
  第七百六十一章 是谁?是谁?

  万安轻笑几声,再次嘲讽刘棉花道:“刘佑之你真是糊涂了,把家事拿到这里来说,终究不大合适罢?”

  在“情有可原”后面跟着的,经常是“法无可恕”,朝堂上自然不是感情用事的地方,即便是次辅也不例外。

  然而刘棉花对此没有任何不好意思,理直气壮的回应万安道:“这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圣人将修身齐家治国一起提起,故而家事国事天下事哪能如此泾渭分明?”

  如今万安与刘棉花已经彻底撕破了脸,再无一丝合流的可能,便毫不客气的斥责道:“你真是胡搅蛮缠、强词夺理!些许小事,你也缠着陛下没完没了,实在不成体统!”

  刘棉花懒得与万安纠缠,甩了万安转向天子,继续奏道:“有些人企图用血淋淋的人命来逼迫方应物,前有代替应役的左常顺被害,后有蔡家惨案,故而才叫方应物萌生退婚求去之意。几条人命摆在这里,万安有什么资格说这是小事?”

  万安却不肯放过刘棉花,仍旧插嘴道:“人命案件,当然由有司处置,何须劳动圣裁?”

  说到这里,刘棉花也颇有图穷匕见的感觉,“听说左常顺被害之案,已经有嫌犯招供出是世袭锦衣卫千户万牛儿所指使,而蔡家灭门之案,坊间传言也是万牛儿所为!”

  听到万牛儿三个字,成化天子终于觉察到,棘手的麻烦事来了——你在看热闹的同时,热闹也不会放过你的。万牛儿是万贵妃罩着的,而万贵妃是自己必须要罩着的......

  万安很是为君分忧。知道天子不便开口,便又主动揽过话头:“你也说了是坊间传言。”

  刘棉花当然不能对天子。所以他又转回来朝向万安,毫无征兆的突然爆了:“虽然尚未证据落实,但线索肯定是有的,也确实指向了万牛儿,但为什么没人敢查?官府在哪里?法司在哪里?朝廷在哪里?诺大的京城,就没有负责的官员出来问一句吗!”

  刘棉花这几句话,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咆哮,甚至有几滴口水直接喷到了万安脸上。并伴随着剧烈的手臂挥舞动作。万安愣了愣,然而刘次辅的咆哮还没有结束。

  “你万安枉为辅,却如此轻描淡写,难道没有意识到问题要害?如果连我宰辅女婿遇到事情,都只能含冤莫明,需要我这次辅大学士到御前来叫喊,那百姓又会怎样?这大明还有王法吗?这江山社稷还有人心吗?”

  金台上下众人直看的瞠目结舌,次辅刘棉花在大家印象里,向来走的是内敛戏路。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这方面说是本朝影帝级别的也不过分,没想到今天居然爆了一次。对此众人只能感慨,影帝不愧是影帝。能者无所不能,激情外放的戏路一样手到擒来。

  站在刘棉花对面的万安已经惊骇莫名,刘棉花竟然完全不留余地。这是怎么了?这位同在内阁十来年的老搭档想干什么?

  不止万安,在大多数人眼里。刘棉花的所作所为,就像是用力推着方应物不死不休的撞向万贵妃。这和鸡蛋碰石头有什么两样?他还想不想保住方应物了?

  早朝班位顺序,在阁臣下面就是翰林坊局词臣了。刘棉花对万安咆哮后,仿佛仍未泄完毕,怒气冲冲的下意识转了一圈,火热的眼神便扫到身后这些词臣清流。然后大喝一声道:“方应物出身清流,也历任坊局,与你们原本是一脉,你们也站出来评评理!”

  不过没人出头,因为这里面的情况诡异莫名,弄不明白之前谁也不想把自己置于险地。刘棉花又指着公认的翰苑领袖徐溥说:“徐学士!你不出来说几句?”

  万安又愕然了,刘棉花怎么转身就找上了徐学士?这是唯恐树敌不多、女婿死的不快?随即他又想道,莫非是要破釜沉舟,逼着徐溥表态力挺方应物?但是这想想就挺玄幻的......除非做过了幕后交易,但那也无所谓。

  不过词臣里其他人悄悄松了口气,然后不由得在念叨:“怎么又是徐学士?”

  为什么说又是?在不久之前也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听说方应物因为殴打官吏被抓进顺天府,万安和刘棉花为此而吵的时候,有人就让徐学士站出来说几句。

  然后徐学士狠狠的踩了踩方应物,不顾清流脸面的主张严惩方应物。最后却不料行凶被抓的方应物是假货,然后徐学士就果断出丑了。

  闲话不提,却说徐溥心里已经把刘棉花骂了几十遍,这两人狗咬狗正有趣,扯他进来作甚?不过徐学士牢记了上次教训,正所谓是非只因多开口,一动不如一静。他虽然不明白刘棉花为何突然点名他,但他确定刘棉花肯定不怀好意。

  既然对方动机不纯,那为什么一定要接招?只要接招,就等于一只脚落入圈套,所以徐学士思来想去,目前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

  而且最关键的是,刘棉花此举有些道德绑架的嫌疑,这在官场中是比较忌讳的。如果人人都这样行事,那就彻底乱套了,任何人都不想着事不关己的时候,被用大义名头强行拉进来参与。

  所以徐学士又觉得,自己不出面也是能被别人所理解的。打定主意后,徐学士便回应道:“此事晦暗之处甚多,我至今仍懵懂不明,子曰不知为不知,所以不便议论。”

  刘棉花“哦”一声,就没有下文了,也没有像别人所猜测那样进一步紧逼徐溥表态,仿佛什么也没有生过似的。

  不过临转身之前,徐学士从刘棉花的眼神中,捕捉到一闪而过的嘲讽。没错,是嘲讽,徐学士顿时心生不祥之感,难道避开陷阱也能错了?

  话说此时万辅冷眼旁观,而刘次辅已经再而衰、三而竭,此时也按兵不动,丹墀上一时间静谧下来。别人更不敢轻易参与进去,辅和次辅的撕逼大战,谁敢自不量力、随随便便的插手?不怕当炮灰么?

  谁也猜不到接下来怎样的时候,朝臣班位中终于有第三个人闪了出来!

  他疾步到丹墀上,叩奏道:“方应物实有大功于社稷,纵然触犯天条被贬为平民,又自作自受成为苦役,但终究是立功之人!如今他窘迫非常,非国家之福!望陛下心存仁念,有所优容!”

  是谁?是谁?是谁胆敢在这时候如此旗帜鲜明的表态?众人顿时又兴奋起来,顾不得端庄姿态,纷纷翘向前望.

TOP

0
  第七百六十二章 与你无关

  早朝是露天举行的,占地不小,跟后世操场课间操倒是有点像。距离丹墀比较近的大臣已经看清楚那人是谁,除了大吃一惊还是大吃一惊,任是谁也想不到居然是此人出列力挺方应物。

  而距离远点的就看不真切了,大家穿的都是朝服,只看个背影能看出什么来?不过还好,可以偷偷开口问前面的人,而前面的人还可以再问更前面的。按朝仪本不许随便议论,但这时候许多人纷纷如此,纠仪御史也就没法管了。

  科道官行列里,有个给事中看了看旁边的项成贤,忍不住低声议论道:“若不是你站在我旁边,我肯定以为上面那人是你了。”

  项成贤知道这是别人试探自己,因为人人都知道自己和方应物是钢铁般的同党。但他确实不知道是谁,这次要直接面对万贵妃,方应物根本就没让他来参与。便回答道:“且听前面消息罢。”

  没多久,前面的朝臣就悄悄传话过来:“是李孜省!”

  每个听清楚的人,包括项成贤在内,全都惊呆了,齐齐下意识的念叨几句:“李孜省?怎么会是李孜省?”

  李孜省是个什么东西?成化朝风气不正,佞幸小人很多,而方士李孜省就是公认的三大佞幸之一,另外两个就是太监梁芳和僧继晓。

  在这三大佞幸里,梁芳是太监,虽然也有心攫取政治权势,只可惜碰上了汪直这个强力竞争对手,至今只能无奈的当御用狗腿子和管家。另一个佞幸僧继晓对政治兴趣不大,只满足于国师身份和荣华富贵而已。

  而李孜省却是读书人出身。虽然以方士身份幸进,却改不了读书人的习气,这几年拼命想往朝廷里挤,最终还真让他弄成了。前几年成化天子顶着全体文官压力,绕过正常铨选程序。直接授予李孜省官位,现在已经做到了通政司右通政。

  在大明朝,杂流、学校、科举并称为“三途”,是进入文官仕途的合法途径。不经三途,只凭借天子中旨授官的称为传奉官。成化朝风气很差,传奉官为数不少。李孜省就是其中最佼佼者。

  以文官的观点来看,传奉官当然是不合法的,各方面极其排斥传奉官,所以绝大多数传奉官得到官位,也并不意味踏入了文臣圈子。

  可是李孜省不能通过正路进入仕途。心里却很仰慕文臣生活,连上朝这种苦差事都孜孜不倦、甘之如饴的来参加,仿佛是作为读书不成的弥补。在别人眼里,这更显得格外厚颜无耻了......

  这样的人,居然站出来为方应物说话,这怎能不令满朝大臣震惊?李孜省与方应物完全是两类人,一个是佞幸里的极品,一个是清流里的极品。两种极品完全不搭调啊!

  此外,方家父子也抨击弹劾过佞幸,与李孜省不应该对路才是。那么李孜省怎会不计前嫌,冒着风险站出来为方应物帮腔?说起来,李孜省这种奸邪出面对方应物落井下石,才更为符合世人的认知,今天这样真像是拿错剧本了。

  首辅万安不禁失神,他看不懂这是什么情况。也许是方应物用尽办法企图挽回败局的的手段,甚至不惜委托了李孜省为自己张目。

  这方应物也真是拼了。这李孜省是什么人,清流唯恐避之不及。方应物让李孜省来帮腔。难道就不怕被李孜省的名声连累么?

  不过万首辅还知道,李孜省很能讨天子欢心,甚至能被天子当成友人看待,不然也不至于成为佞幸小人里的顶尖者,所以万安不打算表态,让天子亲自来处理就是。

  见平常视为友人的李孜省突然跳出来刷存在感,天子苦恼的挠了挠头,开金口道:“朕自有计较,散朝。”

  今天就这样结束?众人居然有些舍不得走,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确实没有任何明确结果,真真是没有结局的结局。

  刘棉花那样激烈的变身咆哮帝,首辅和次辅又那样激烈的互相撕扯,事情还直接牵扯到万家,风暴眼上的核心人物方应物更是命运未卜——这都是少见的好戏,怎能没个结尾就完了?

  但万安心里大定,他可以肯定自己已经赢了!万安和成化天子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对天子一些习性十分熟悉。如果天子要当场表态,那说明天子心里有主意,方应物或许还有救。

  但若像刚才天子说“朕自有计较”,那八成是回后宫找万贵妃问“计较”了!万贵妃还能怎么“计较”?刘棉花今天在御前大闹,试图采取如此激烈手段对付万家人,万贵妃怎么可能不反击?那方应物还能讨什么好?

  八成天子也明白该怎么回事,只是不好当场落刘棉花的面子而已,所以略略拖延一下。没关系,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下次早朝肯定有结局了,他万安等得起。

  以胜利者自居的万首辅准备走人时,眼神一转瞥见了李孜省。今天这李孜省难得进谏,可惜不大成功,但看他仿佛没有在意,若无其事的从丹墀上退了下去。

  万首辅心头再次泛起疑云,李孜省不会是失心疯突然发作,要疯也没有这样疯的,在李孜省和方应物两个看起来不搭界的人之间,一定有一个中介。

  这个中介是谁?万安从这个方向想去,略一思索便想到一个人了,那就是吏部尚书李裕。这李裕与李孜省乃是同乡,又与方应物关系不错,他不是中介谁是?

  抬眼看了看,外朝几位尚书还没有走远。万安连忙将李裕叫住,半是讥讽半是试探道:“李天官为了方应物,当真是卖力气。”

  李裕轻轻叹口气,很诚恳的回话道:“万阁老言重了,其实此事与你无关。”

  与我无关?万安被这句话气着了,这怎么可能与他无关?真当他万安是老年糊涂了吗?李裕睁眼说这种没水平的瞎话,简直就是侮辱他的智商!

  就知道你不肯相信......李裕又答道:“过几天就知道了,在下并非诳语。”

  难道还有变数?万安忍不住动摇了几分,但立即又自信的想,这不可能!自己已经锁死了方应物,不会存在任何变数!下次早朝就能见分晓!(未完待续)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16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