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架空历史] 大明武夫 【作者:特别白】(4月18日更新至 “第1530章 将来的君臣” )

0
  第1509章 弱肉强食的丛林
  
  自从接受了来自于大陆的一整套儒家伦理,并且以这套伦理体系架构了整个国家之后,高丽一直以小中华自居,把自己中国之下地位最高的国家。 可是,突然之间,高丽却由原本相对自由的地位一下子落到了被中朝的官员颐指气使的境地,高丽君臣暗地里都难以接受。尤其是,他们还觉得大汉的新贵们个个粗鄙不文,不通经典,并且还有鄙弃儒学的倾向,因此心里都对大汉有些不屑。
  
  然而,纵使有万般的不满和不屑,高丽也只能默默接受——因为,大汉实在太强了。
  
  在建国之初就能征伐四方,横扫边衅,原本强横一时的建奴和蒙古部落,一下子都被打得狼奔鼠窜,毫无招架之力。仅仅立国数年,大汉就已经打出了一个超过了前明的疆土。
  
  大汉如此赫赫的武功完全震慑住了这些高丽人,哪怕在高丽国内,也对这位传奇性的帝王敬畏无比,因此哪怕心里忿恨,也完全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忍受。
  
  既然不能反抗,那么干脆就想办法曲意讨好吧,如果能讨好中朝皇家,那么高丽就会被重视几分,待遇也会好上不少——抱着这样的想法,高丽国主李珲就通过他向中朝提出了将高丽宗女献给太子作为侍妾的想法。
  
  莫非中朝的皇帝陛下就是为了这个才召见我的?李珂的脑中想过了一道灵光。
  
  如果是,那就好了……
  
  作为使团长,李珂是乐见此事成真的。
  
  带着如释重负的心情,李珂跟着侍臣一起走到了中极殿里面。
  
  一进来,他就不管不顾地跟高举御座上的大汉皇帝跪了下来,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了朝见大礼。
  
  “藩国使臣李珂,拜见中朝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借着行礼时的余裕,他用眼角的旁观扫视了一下站在皇帝旁边的少年。
  
  这个少年身材高挑面孔端正,虽不算十分儒雅俊秀但是却十分沉稳端正,有乃父之气。
  
  如果能够得到中朝太子的青睐,我国大概就可以从水深火热当中脱困而出了吧……
  
  “李大使,今天有劳你了,一大早就要赶到宫里来,。”皇帝先说了句客套话,示意安抚使臣。“想必你一大早就赶过来,也没吃东西,一定饿了吧?也罢,今天我就不管那么多繁文缛节了,快事快说,让你也早点休息。”
  
  “能够得以参觐中朝的新年大宴,是臣万分的荣幸,绝无半分劳顿,还请陛下明察。”李珂严肃地向皇帝道谢。
  
  之前几次朝觐中朝皇帝的时候,他心里对皇帝自称“我”有些腹诽,觉得太过粗鄙不文,果然是徐州微末出身,可是几次朝觐之后,他也不再感到有什么不适了。
  
  “其实这事也简单……”皇帝的表情十分轻松,然后指了指太子,“太子不久之后要有求于你们了,所以我提前为他请你们帮个忙。”
  
  难道……难道真是要让太子纳高丽宗女为侍妾了吗?李珂心里一阵激动。
  
  太子妃他知道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太子身边有了高丽的侍妾,并且她们讨得了太子的欢心的话,那么高丽的地位在未来势必会和之前大不相同,而且他李珂也一定会因为经办此事而得到奖赏。
  
  “上国若有需要弊邦之事,尽管开口就好,弊邦感慕****之恩,绝不会有丝毫怠慢。”他将头沉了下去,然后大声回禀陛下。
  
  “高丽的忠心,我是明白的,天下藩国,最于中华亲近的,也就是高丽了。”皇帝颇为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好,我就直说了吧……”
  
  正当李珂以为陛下将要说出“那就依了贵国国主之意吧”的时候,他却听到了一句让他难以置信的话。
  
  “李珂,你是个很聪慧的人,对高丽上下民情也十分熟悉。请你过完年之后,跟着太子一起去高丽,帮他处理一下有关于高丽的事务吧。”
  
  “陛……陛下?”听到了这句话之后,即使以李珂平日里自诩的士大夫的沉稳,身体也还是忍不住晃了一晃。“这……这是为何?”
  
  他心里着实害怕了。
  
  在此时此刻,高丽君臣尤其是宗室上上下下最怕的,就是大汉贪得无厌,攫取了现在的利益还不够,还想要进一步把高丽控制在手中,甚至直接废除掉高丽王室,将高丽变成大汉的疆土。
  
  经过了多年的文教熏陶之后,此时的高丽多得是饱读诗书的文士,少的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再也没有当年自封朝廷,抵御中原的气概。之前倭寇寇边的时候,就轻轻松松被倭寇几个月内就占领了全境,后来借得大明的兵威才总算赶跑了倭寇,如今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大汉不知道比倭寇强了多少,高丽哪里还有抵御的本事呢?怕是只能任人宰割了。
  
  正是因为出于这种畏惧心理,所以高丽国主拼了命的想要讨好大汉,不光是对大汉使团毕恭毕敬,甚至还想出了献出宗女以讨好大汉朝廷的主意,浑然不要颜面了。
  
  这就是高丽这个小国,多少年来面对中原大国时的悲哀啊。
  
  然而,即使已经低声下气到了这个地步,大汉仍旧不打算饶过我们吗……李珂的心里突然闪过了一丝悲凉,朝这三百年国祚,就要败坏在这一代人手里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自己不会为虎作伥,绝不会屈膝作为向导引大汉入高丽,如果李家望族注定要横遭不测的话,就从自己开始吧!他心里突然闪过了这样的念头。
  
  一瞬间他的脑袋里各种念头纷至沓来,竟然有些失神了。
  
  可是中朝皇帝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而是继续说了下去,“我告诉你一件机密事,你要记得保密,最近不许跟任何人提起。我朝经过朝议之后,已经决定了——我朝将要征伐日本,并且要借高丽为基地。”
  
  在片刻的沉寂之后,李珂终于回过神来了,听懂了中朝的意思。
  
  原来……原来是这样……并不是要灭我高丽国祚啊……
  
  原本悬起来的心,慢慢地重新落下了,他心里微微一宽,然后发现背后全是冷汗,几乎已经湿透了。
  
  “李大使,你意下如何?”眼见他一直没有回答,皇帝催问了。
  
  经过了刚才的惊吓之后,李珂感觉自己的精神还有些紊乱,难以集中起来思考问题。不过大体上他还是明白了——中朝要对日本发大兵,借高丽土地为进攻基地。
  
  说实话,他反应过来之后,一开始就是有些窃喜——倭寇当年登陆高丽,搜掠了高丽全境,不知道荼毒戕害了多少高丽的生民,犯下了多少血债,一想起来就让高丽人莫不切齿痛恨。
  
  不过之前痛恨归痛恨,高丽人并没有办法组织大军打回去报仇雪恨,就连复国也是靠的大明,因此几十年来,高丽上下的复仇之心也只能按捺在心中。
  
  然而,现在中朝皇帝说他要准备去发兵攻打日本了,这如何不让人窃喜?只要中朝起大兵进犯日本,不管能不能赢,至少能够在日本荼毒一番,让倭人也受受当年高丽人所蒙受的苦痛。
  
  可是窃喜之后,李珂又马上回复了冷静。
  
  自古以来,兴兵打仗都是要花费无数钱粮的,中朝要借高丽为基地,自然也会从高丽筹集钱粮,高丽本来就是贫弱小国,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再说了,大汉大军若是集聚在高丽,天知道会生出多少事端来……
  
  一想到这里,李珂的窃喜就换成了忧虑。不过他并不敢拒绝皇帝的要求,这种事本来就不是他能做主的。
  
  “陛下的意思,外臣已经明白了,外臣今天回去之后,一定会马上修书国内,让国主定夺,请陛下放心。”
  
  他的答案,并没有让中朝满意。
  
  “高丽离京城千里,修书往来的话,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时间?兵贵神速,我朝可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消耗。”陛下淡淡地笑了一下,“大使之前不是说高丽是对我朝最为忠心崇敬的藩国吗?怎么,我朝打算发兵日本,为高丽一雪当年的血仇,高丽反倒会不愿了?”
  
  “陛下,外臣绝无此意!”一见到皇帝说得如此严厉,李珂吓得连忙解释,“外臣只是说兹事体大……由不得外臣做主。”
  
  他已经明白了,大汉的朝廷根本就不会给他给高丽什么选择的余地,他们已经定好了,一定要这么做,现在客气下问问,只是给藩国一个颜面而已。如果自己在这里不同意或者推脱的话,他们恐怕就会直接翻脸无情吧。
  
  在大明的时代,我高丽何曾受到过这种羞辱……这大汉比起大明来,真不知道坏了多少,只恨苍天无眼,居然让这等背离圣人之道的人得了天下,行事如此强横霸蛮,不知礼义,不知道能几世而亡!
  
  然而,腹诽归腹诽,李珂却不敢有任何表示,甚至连表情都只能装作十分高兴。“我国与日本血海深仇,中朝肯兴兵日本,自然是令我等大为畅快的……”

TOP

0
  第1510章 同乐太平
  
  “你畅快那不就好了?你是高丽大使,又是高丽宗室,你高兴的事情难道国主不高兴?”皇上仍旧微笑着,然后挥了挥手,“那就这样吧,这阵子你准备一下,二月三月的时候太子就会启程前往高丽,你知会一下国内就好了,那边的使团也会准备的。到时候,你就随同太子一起前往高丽吧,重任在肩,李大使,有劳你了,不过,我朝对有功之人向来慷慨,纵使外臣,只要有功,该赏还是会赏的。”
  
  李珂已经不再听后面的话了,他知道,这是不容置疑的旨意,,纵使屈辱,也只能咽下,用最卑微的态度,尽量给祖国挽回一点利益,哪怕一小点利益,也可以让高丽在重压之下稍微能轻松一点。
  
  “弊国尊奉****是理所当然的,外臣怎敢请什么赏……外臣只求****尽量……尽量少征发高丽的物产,毕竟弊国只是蕞尔小邦,实在支撑不起大战所需的军需啊……”李珂大起胆子来跟天子求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有些危险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跪了下来,“还请陛下体恤藩国!”
  
  出乎李珂预料的是,他这番话并没有惹怒中朝天子,他反而微微颔首,好像赞同了李珂的意见。
  
  “你说得没错,高丽国小民敝,物资匮乏,要从高丽征发太多物资的话,确实是太过于勉为其难了,有伤****颜面。所以,这次就是为了避免让高丽不堪征发,所以我才特地派太子过去坐镇的,除了一些粮食之外,大汉不会从高丽取用太多东西,军火和军费,大汉自行运输承担,并且在战后,我朝征发的物资会一并作价补偿,所以就有劳李大使了。你放心,只要有太子在,集结在高丽的大军绝不会纵兵为患,更不会让高丽为难。”
  
  接着,陛下摆了个手势,将太子叫到了跟前,“太子,李大使确实个干才,你在后方要多听听李大使的意见,高丽的事情他比你懂。”
  
  “儿臣明白。”太子向父皇躬了躬身,然后也像李珂友好地笑了笑,“李大使,有劳了,还请之后大使继续努力,为我朝为高丽继续出力。”
  
  虽然大军过境不可能完全秋毫无犯,但是中朝天子的允诺仍旧让李珂宽心了不少。现在他不再抵触跟着中朝太子回去高丽了,他反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太子身边多做些事,帮助高丽将损失尽量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至于什么战后补偿他就不敢想了,天知道到时候给不给。
  
  “****有命,外臣但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珂垂首应诺了下来。他同时决定,在回去之后,赶紧写信给国内,向国主李珲通报情况,并且陈述利害,让他早点做些准备,
  
  “好了,该谈的也差不多了,大使先回皇极殿吧,好生歇息一下。”在得到了高丽使臣的配合之后,陛下似乎心情也十分愉快,所以挥手就让使臣离开了。
  
  “太子,有了此人的帮助,以后你在高丽办事就方便多了。”皇帝舒了口气。“高丽那边的使团,你可以引以为臂助,他们在高丽呆了很久,熟悉上下民情,但是他们毕竟不是高丽人,很多事情他们办不好也不知道怎么办,所以你要用用高丽人。”
  
  “父皇,儿臣才好像颇为犹疑的样子……大概是不愿意我朝大军集聚在高丽吧。”太子突然问。
  
  他刚才冷眼旁观,虽然李珂掩饰得不错,但是他已经李珂心里是很不情愿的。
  
  “他不情愿很正常啊,谁喜欢别国的大军盘桓在自己家里呢?”皇上笑了笑,“但是既然他怕你,想要讨好你,那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办事,不敢有什么懈怠。你可是他们触怒不起的人啊……”
  
  “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倚重他的。”太子点了点头,“儿臣也会体恤下情,不会让高丽不堪苦扰,以至于后方生乱,坏了前线的大事。”
  
  太子有专人教史,自然也读过隋炀帝和唐太宗东伐的故事,这两位天子评价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同样做过一件事——也就是东征高句丽,而且同样都不成功,他读了之后,自然心里也有些体悟。
  
  大军不是越多越好的,重在维持后勤,只要粮草不断,军心就不至于生乱,派太多兵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后勤压力,并且白白让百姓受苦。而且征伐之时,后方绝对不能生乱——这是这两位帝王所给他带来的教训。
  
  “你的性子好,我知道,我派你过去就是为了稳住后方的。”皇上也同意了他的“不过,到时候你要学会自己做决定了。你身边到时候有的是智囊谁都会出主意,但是做决定的是你,最重要的也是做决定,你要好好在那里历练下了。”
  
  他就是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初步训练太子统筹后方,总理军事政事的本领,高丽是藩国外邦,就算玩坏了他也不心疼,所以可以放手让太子去做。
  
  太子心里有些紧张,他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不过他知道,自己总该踏出这一步的,所以还是保持着镇静。“儿臣明白。”
  
  “走吧,别让你母后久等了,大臣们也在等着呢。”皇帝走下了御座,然后拉起了太子的手就往外走。
  
  新年的宴会是皇家一起出席的,皇后现在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一直等着皇帝召见外国使臣而已。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皇极殿当中的人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攀谈之后都有些饿了,但是因为皇家还没有出席,所以大家都不敢先行用餐,不过茶水的消耗量是越来越大了。
  
  不过,当时间走到了准点之后,在一片嘈杂当中,一群身穿着一身簇新制服皇宫侍卫从偏门走进了大殿,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了。
  
  “皇上驾到!”随着领头的侍卫官的大声呼喝,在众人的屏息凝视当中,大殿的正门被打开了,皇上皇后和太子三个人出现在了门口。
  
  皇家一出现,众人纷纷离席,列在两边,同时伏了下去。
  
  按照往日的惯例,皇家从两边的人群中间留下的路穿行而过,然后走到了御座前。然后,皇帝和皇后并列坐在御座上,而太子则坐在了旁边一个比较小的位置上。
  
  “列位平身。”一坐下去之后,皇帝就示意大家免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场的所有人同时叩首,然后重新站了起来,坐到了原本的位置上。
  
  接着,皇帝从御座前的案几上拿起了酒瓶往酒杯里倒上了酒,而在座的大臣和外邦使节们也纷纷拿起了酒杯,清冽的酒液瞬间让大殿当中充满了芳香。当然,在场的妇孺是不用喝酒的。
  
  “诸位爱卿,新年大吉。”皇帝先说了一句祝酒词,然后喝下了酒。
  
  “新年大吉!”群臣同样回应,然后也喝下了。
  
  再倒上了一杯。
  
  “万民同乐!”
  
  “万民同乐!”
  
  群臣同样回应。
  
  接着,最后续上了一杯。
  
  “天下太平!”伴随着这句祝福,皇帝再度一口气喝光了这杯酒。
  
  “天下太平!”其他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宏愿。
  
  至此,按照惯例喝下了三杯酒,并且祝福了新年之后,宴会正式开始了。随着皇帝和群臣们推杯换盏,大殿里刚才的紧张气氛也逐渐消失了,大臣们相互交谈道贺,妇孺们欢声笑语不断,为新朝的一年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也为新的一年铺陈出了新的喜悦。
  
  此时,不光是紫禁城内的大殿,在宫墙之外,民间的新年也在如火如荼地铺陈当中,到处都是鞭炮声和欢笑声。在宴会过完之后,皇家和民间的新年游乐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等到了正月初十到正月十六,那和之前的习俗一样,是赏灯的日子。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地的制灯工匠和商人纷纷云集京城,把自己的产品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
  
  那时候灯市上会有形形色色的花灯,应有尽有,专程前来观赏的人摩肩接踵,男女皆有,热闹非常。正月十四开始试灯,各种花灯开始点亮悬挂;正月十五灯会正式开始,到了正月十六罢灯。
  
  这些习俗都是前明流传下来的,不过在前明末年,因为天下纲纪逐渐崩坏,大乱频仍,所以哪怕是京城,每年过年也越发萧条,再也不见了太平时节的盛景。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后,天下慢慢安定了下来,社会秩序重新转好,新年的游乐活动才重新恢复到了当年的境况。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人们才会知道之前的安定是多么难得,多么可贵。在太平时节里面习以为常的东西,到了天下大乱之时竟然是求之不得。
  
  前明末世的可怕,此时的街面上已经见不着了,但是那份惨痛和恐惧,还残留在人们的心中,甚至能到殿中的大臣们,也有不少人在之前有过惨痛不堪的回忆。

[ 本帖最后由 fy20002000 于 2016-4-8 14:11 编辑 ]

TOP

0
  第1511章 皇储观阵
  
  天下太平——这是每个华夏子民发自内心的宏愿,天知道这四个字里面,究竟饱含着怎样的沧桑和惨痛?这个民族含蓄的笑容里面又饱含着多少泪水?
  
  太平是求不来的,也是忍不来的,只能向天抢来,向人抢来。 大争之世,如果故步自封,沉溺在已有的荣耀和成绩当中不可自拔,那么很快就会落后于人,只能含垢忍辱,成为盘中鱼肉。
  
  “愿为华夏,抢得太平!”带着这样的低声自语,皇帝又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
  
  今年自从过完年节之后,天气一直十分好,经常是大晴天。在京师的西郊,万里无云的碧蓝天空倒扣在苍茫大地之上,空气在寒冷之余还透着一股清新。
  
  因为刚刚从隆冬季节当中渡过,所以各处山峰都是枯黄的景色,只有山涧当中濯濯落下的泉水,才能从中发现一些新春的生机。这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峰,放眼望去,巍峨的山峰傲然屹立,似有龙盘虎踞的气象。太行山脉也从这里起始,最终将北方大地划为两边。
  
  如此壮丽的景色,自古就为北方的文人雅士们所称重,被认为是燕京周围风景最好地方。从古时候开始,燕京西郊地区,一直就是游览胜地,而且在山水丰茂的地方还遍布着皇亲贵戚的私家庄园。
  
  不过,在山峰之间通往京城和山陕的要道中,此时却已经耸立起了一座庞大的人工建筑。
  
  这座建筑占地很广,外围的墙大概高两丈左右,微微倾斜,而且整个外墙呈现出奇怪的六角星状,像一只盘踞在大地上的海星。而在外墙之内的高台上,还筑有另外一道内墙,同样也高两三丈。
  
  两道墙中间都配置着胸墙,而胸墙则有安置大炮的位置,虽然因为初建成的缘故预定的炮位还没有填满大炮,但是已经布置上的大炮也有不少,黑森森的炮火在胸墙后对准了棱堡之外的每个方向,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不管是内墙还是外墙,都是直线型的,而且外层似乎堆置上了厚厚的土,所以黄红相间,说不出的怪异。
  
  这种人工造物的粗粝之气,将原本的山水形胜破坏无遗,如果有文人雅士在这里的话,恐怕会有大煞风景的感叹吧。
  
  然而,此时此刻,在观察着这座棱堡的人们心中却并没有这样的感叹。
  
  在离棱堡不远处的一座山峰上,有一座小亭,这个亭子是很久之前修筑的,砖石已经斑驳,而木料也早已经倾颓。此时,正有一群人站在这个小亭当中,居高临下地俯瞰远处的棱堡,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望远镜,以便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
  
  “皇太子殿下,这座棱堡是最近建成的,它十分坚固,而且是按照我们最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修筑的。”就在这群人观察的时候,站在中间的一位高鼻深目灰色头发的中年西洋人,以十分流利的汉语开口了,“在经过了严格训练并且拥有决心的部队的驻守下,它可以经受敌人长达一两年甚至更久的围攻,而且它扼守着京城通向西方的必经之路,只要它能够抵挡住敌军的围攻,那么从西部来的敌人可以威胁京城——它和我们修筑的其他棱堡,可以在一两个世纪之内,让您的京城高枕无忧。”
  
  说话的人叫弗朗索瓦-米苏勒,是一个西洋工程师,他很早就受雇于大汉的朝廷,并且参与到了京城棱堡防御工程的修筑当中。
  
  虽然他说的话有些夸张,但是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夸其谈,
  
  在此时的西洋,因为各国之间战乱频仍,所以军事战术和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在之前的时代,欧洲是封建领主割据的时代,到处都耸立着贵族领主们的城堡。而自从引入了大炮之后,这些城堡的防御功能就变得十分微弱了,因为大炮只要猛轰,就终究能够轰开这些砖石城堡。
  
  而在常年的交战当中,新式的棱堡则应运而生,这种棱堡经过了实战的考验,拥有十分精良的设计,可以作为一支军队的依托,并且可以抵抗敌人大军长时间的围攻。
  
  在这位工程师大汉西北方的敌人里面并没有可以攻克这座棱堡的手段,而这座棱堡当中有粮仓,在装满了粮食的情况下,足可以满足守军两年的需求。而即使是如今西欧最精锐的军队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有可能攻克一座棱堡——而在可预见的一两个世纪里面,西欧国家是肯定不可能派出大军来到中国的。
  
  在现在的欧洲战争当中,一方即使在野战中失败,只要还有充分的棱堡保卫根据地,那么就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资本卷土重来,因此战争当中经常出现旷日持久的攻城战。虽然修建棱堡相当的耗费精力和财富,可是围攻它却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伤亡,有时候一场围攻常常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之久。在每年有限的适合战争的季节里,指挥官若能攻克一两个就算得上幸运了。
  
  比如在之前,西班牙帝国和尼德兰人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平叛战争。这场战争因为西班牙陆军十分精锐,野战无可抵挡,所以尼德兰人广泛地应用了棱堡作为防御手段,结果令西班牙人在尼德兰步履维艰。西班牙人因为平叛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其国势也日渐衰落,最后不得已承认了尼德兰的独立。
  
  在实战结果的鼓舞下,大陆上的各国竞相修筑大型的堡垒。比如法兰西国,其国王就花费了大片心力,围绕着首都巴黎修筑了一系列堡垒,把整个首都地区变成了一个大要塞。
  
  作为法兰西工程师,弗朗索瓦-米苏勒长年就参与到了这些筑垒工程当中,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因为和大汉的海军元帅路易早年有过来往,所以他在大汉初立的时候就获得了邀请,被大汉朝廷以高薪聘请到了中国,从事筑垒和要塞的工作。
  
  而他的头脑颇为精乖,并且善于钻营,因此很早就得到了大汉工相徐厚生的赏识,并被特别重要,现在已经成为了棱堡工程的总监工。
  
  在现在,来大汉并且被朝廷任用的西洋人已经有不少人了,活跃在建筑航海机械天文等等领域,他们这些人当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传教士,是带着宗教热情来中国的,希望在中国传播主的荣光,他们虽然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传教的辅助,因此这种人被大汉限制使用,虽然并不排斥他们的帮助,但是他们无法担任极为重要的职位,活动范围也有限制。
  
  第二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宗教热情,他们来中国只是为了挣一笔丰厚收入而已,由于目前欧洲国家普遍没有中国富裕,因此他们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几倍于之前的收入。不过虽然在这里挣钱,但是他们心里还怀着家乡,打算挣一笔钱之后就回去与家人团聚。这种人受到的限制少很多,而且可以担任一定的管理职位。
  
  第三种人就更加没有什么宗教观念了,他们并不介意中国是个异教徒国家,反而为自己得到了大施拳脚的机会而感到高兴。他们普遍乐于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当中,并且希望钻营,留在中国。
  
  海军元帅路易和这位弗朗索瓦-米苏勒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呆了几年后,有心的米苏勒在业余时间苦练汉语,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并且以殷勤而且合作的态度博得了他的顶头上司公爵工业大臣徐厚生的赏识。
  
  在以专业的知识和忠诚的态度赢得了赏识之后,他和朋友路易一样选择成为大汉皇帝的臣民,并且谋到了中国的官职。更有甚者,为了更体现自己的融入之心,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汉名米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因为仰慕中国书法而选择这个名字的。
  
  米苏并没有把眼前的位置当成自己的终点,他一心想要依靠上司的庇护爬到更高的地位。虽然知道中国和法兰西的文化和体制迥然不同,但是他觉得公爵肯定在政府和宫廷里面具有了不得的影响力,他就想要利用这种影响力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利益,最好成为一个大汉国的贵族老爷,让家乡那些乡土小贵族们眼馋。
  
  所以,当徐厚生真的将太子带到了他的跟前叮嘱他要小心引导太子视察棱堡工程的时候,他的心里感到了由衷的高兴,一心想要借机讨好太子,所以他说话介绍得也十分浮夸——毕竟少年人都喜欢夸张的话。
  
  没想到,皇太子殿下并不如他想象的那么高兴,对他这么热烈的话也没什么表示,反而继续平静地拿着望远镜,处的棱堡。
  
  他并不是专业人士,对建筑也一窍不通,所以这个西洋人说得再天花乱坠他也没什么实际感觉——反正他知道一点,天下的官员都喜欢夸耀功绩掩饰过失,所以天然地有了几分保留。

TOP

0
  第1512章 实践出真知
  
  “米总工,这棱堡外层覆盖的,就是泥土吗?”他在观察之后,突然发问。
  
  “对,就是泥土。”愣了片刻之后,米苏马上回答,“经过我们在欧洲的经验,砖石建筑在大炮的轰击之下会有碎块四处飞溅,很容易给守军造成额外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这些棱堡上应用了我们的经验,在外层覆盖了很厚的泥土,因为泥土可以吸收炮弹的伤害。不过请您放心,棱堡的地基很牢固,而且主干是用加固的砖石来修筑的,坚固性绝对不用怀疑。”
  
  坚固性不用怀疑吗……虽然对方说得这么言之凿凿,但是太子仍旧将信将疑。
  
  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对方的话,只好继续拿着望远镜观察。
  
  堡垒前坡是倾斜的,后面是一个有顶盖的走道。连接的壕沟也是倾斜的,内壕墙和壕沟外的护墙。在棱堡建筑之下还有小型的地面工事,有设计抢眼和顶盖,,细长的外墙工事在前壕沟和主壕沟中划分出一个宽壕沟,位于内壕墙和围墙之间还有深凹的走道。
  
  面前的这座宏大的棱堡,就像巨兽一样盘踞在视界内,虽然貌似宏伟,但是就不知道是外强中干,还是真的厉害。
  
  干脆,实践一下吧……我技术,但是我可以果来。太子脑中突然闪过了这个念头。
  
  “舅舅,这里还有没搬上炮台的大炮吗?”他突然边一直没说话的工相徐厚生。
  
  “这座棱堡,额定的炮位是一百八十四门,不过现在被放上去的只有九十多门,还有四十多门大炮在工地里面还没有吊装上去,另外还有几十门大炮的缺口——哎,没办法啊,虽然这些棱堡要塞是优先补充大炮的,但是各处需要大炮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只好慢慢添置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工相眨了眨眼睛,好像终于明白了什么,“太子的意思莫非是……”
  
  “是的舅舅。”太子点了点头,“孩儿不懂什么工制和建筑,那就只好。毕竟我朝造棱堡本来就是为了防御,能不能防不就好了吗?”
  
  工相犹豫了一下,但是最后还是笑了笑,答应了太子的意见。然后,他转头苏,“米总工,你派人通知一下这里的驻军,等下叫他们用大炮来轰棱堡!”
  
  用大炮来轰棱堡?
  
  当米苏反应过来之后,热血直往上涌,脸都有些发红了。
  
  这些棱堡都是他参与设计,并且参与建造一点一滴好的,完全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结果皇太子居然说要用大炮来轰,这实在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公爵大人,这些棱堡的修筑耗资巨大,而且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它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进攻的,而不是用来让自己人炮轰。工程的验收是有标准的,而且我们已经通过了这些验收标准,现在用炮轰的方式来验证工程,这简直……”
  
  他原本想说“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但是最终还是忍了下来。“我们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把棱堡建好,如果在炮击当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恐怕又要花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才能重建……”
  
  “我又不是要他们不停炮轰,只是炮击几轮测试一下而已。”还没有等徐厚生说话,太子就抢过了话头,“米总工你既然对自己的堡垒很有信心,那就不必害怕用炮击来验证吧?如果连自己人的炮击都防不住,那这堡垒还有什么价值?花费了国家那么多钱财,又有何意义?至于损伤,如果在炮击当中损伤不大的话,反正现在工人和材料都还没撤走,正好赶紧修复。”
  
  如果损伤真的很严重的话,那后果就不止如此了。
  
  子殿下和公爵大人都已经做出了决定,米苏也不敢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他只好轻轻摇了摇头,“太子殿下,既然这是您的命令,那我只能服从。我希望接下来的爆炸场面能够让您满意。”
  
  接着,在工相的命令下,一个跟在他身边的随从走出了亭子,跑下了山。
  
  因为这座棱堡才刚刚建好,所以真正的驻防部队还没有编制完成,更谈不上入驻,但是这里因为是个大工地,所以一直有守卫兵在驻守,他们是会听从工相大人的命令的。
  
  很快,山下就就起了骚动,驻防部队的长官在经过了确认之后,执行了太子殿下和工相大人的命令,将自己的士兵们统统集中了起来,然后他们将一门门大炮从遮风挡雨的工棚当中拉了出来,向棱堡的外侧推了过去。
  
  “太子殿下,他们推出来的火炮都是口径比较小的野战炮,大型的城防炮因为实在太重,需要专门的器械来转运吊装,所以行动实在不方便……”工相对太子轻声解释。
  
  “无妨。舅舅,我只是要测试一下而已,果就好。”太子摆了摆手。
  
  想来,这座棱堡深入内陆,以大汉的国势和边境情况,应该没人能够把巨型的攻城炮慢慢地运到棱堡前线,顶多就是一些野战炮而已,测试的话够用了。
  
  太子饶有兴致地下的要塞和军队,穿着整齐制服的军人们在他的命令下推着大炮向棱堡进发,俨然就像是他在指挥一场战争的感觉——这极大地满足了太子的心意。
  
  蓦地,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舅舅,这要塞横亘在谷底当中,可以扼守要道,当然极好,不过……这两边夹山的,若是有人利用这种地形,把大炮推到山上对下猛轰,那岂不是十分危险,只能被动挨打?”
  
  听到了这个问题,工相微微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外甥之前从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居然靠自己的猜测想到了军事上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确实十分重要。
  
  不过,作为专业人士,他和那些工程师们当然在修筑这个棱堡前就考虑过方方面面的问题了,所以当然不会疑难。
  
  “太子殿下果然明鉴。不过此事我等之前已经有了防范。”他不慌不忙地走到了太子身边,“我们在给要塞选址的时候,都是刻意勘察过旁边的每座山的,测算了大炮放在山上的射程,所以请放心,绝大多数山峰即使被攻占了也不会威胁到要塞的安全。另外……”
  
  他伸手指向了远处一座最高的山峰。“另外,在那座山峰的制高点上,我们还设计了一个炮台,在炮台建好之后,可以和要塞互为犄角,相互掩护。而且炮台上有粮食和食水储存,在战时可以支撑很久。来犯之敌无法得到就地的供应的话,从千里之遥来转运后勤消耗实在太多,在要塞面前熬不了多久就得撤退。”
  
  听到了舅舅的解释之后,太子才放宽心来。
  
  这时,大炮慢慢地已经推到了棱堡的下面。
  
  “太子殿下,如果是在战时的话,他们是不可能这么轻松地来到棱堡下面的。”这时候,为了突出自己的设计优势,米苏突然开口了,“敌军无论从那个面进攻,都会受到来自堡垒和正面墙以及地面上的炮火的集中射击,他们休想不付出巨大损失就打到要塞下。”
  
  一边说,他一边指指点点,在他的指点下,太子差不多也能够了。原来这奇形怪状的内墙和外墙都是大有门道的,在炮口的指引下,每一路有可能杀到棱堡前的敌军都将会受到几个方向的炮火火力覆盖。
  
  而隐藏在深处的外墙,又有堡垒下的壕沟和阵地保卫。
  
  就算是一个外行人,他也能够感受到这种威力。
  
  这些西洋人果然有些门道,接下来就棱堡防御炮火的能力如何了。
  
  在山上的旗号的命令下,十几门野战炮纷纷停下了炮车,然后昂起了炮口,瞄准了棱堡的外墙和凸出的堡垒。
  
  “砰!”“砰!”“砰!”
  
  大炮突然同时响了起来,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震颤,烟雾从大炮上面弥漫而出,最后笼罩住了整个阵地。即使站在很远的地方,太子也能够感受到那种震耳欲聋的怒吼。
  
  炮管中的炮弹疾飞而出,以极快的速度,带着恐怖的动量轰向了棱堡。在大炮的持续轰击之下,棱堡似乎都在摇晃,尘土飞扬,烟雾弥散,都外墙的状况如何了。
  
  轰了好几轮之后,太子觉得差不多已经可以了,于是向舅舅做了一个手势,而在工相的命令之下,山上再度打出了一个旗号,下面的炮击也很快停止了。
  
  等到围绕棱堡的烟尘散去之后,太子再度拿起了望远镜往下俯瞰。
  
  经过了长时间的炮击,在炮弹比较集中的地方,棱堡外面覆盖的厚土被轰散了许多,有些地方甚至还隐隐然露出了里面的砖石,不过大体结构还保持得不错。墙上面的炮位被轰开了一两个,但是大体上也还保持着反击的能力。
  
  显而易见,在这种程度的攻击下,这座棱堡能够保持住防御能力,并且可以反击敌人,给敌人造成重大的杀伤。
  
  可以放心了,国家的钱没有白花。果然是要实践一下才能知道结果啊……

TOP

0
  第1513章 民情
  
  太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转头旁边的米苏。 米总工,辛苦了,这个棱堡建得不错,我会跟父皇稟明的。”
  
  “太子殿下能够满意的话就最好了。”勉强地笑了笑。“我一直认为它可以抵抗任何敌人的进攻,保卫住您的首都。”
  
  说实话,虽然一直都对自己设计的棱堡很有信心,但是刚才大炮被推上去的时候他心里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紧张情绪。
  
  如果效果不好,那他好不容易在大汉朝廷那里得到的信任的前途肯定全部没了,甚至还可能有杀身之祸。
  
  好在一切都如同所愿。
  
  虽然不像米苏那样振奋,但是太子内心里也颇为欣喜,他觉得有十几二十座炮台的围绕拱卫,在大炮都部署到位之后,京城现在确实已经算是固若金汤。
  
  不过太子也明白,想要保住天下不仅仅靠要塞,更重要的是靠人心,前明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士兵,又有********,最后还不是飞快地就丧尽了天下?
  
  要塞和棱堡要建,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不失天下人心——虽然太子年幼,但是这个道理还是想得明白的。
  
  “舅舅,这里修复一下应该耗费不了太多吧?”太子略微有些担心地问。
  
  “这种程度的损伤,用不了太多物料就能修复。”工相马上就打消了太子的疑虑,“现在棱堡只是粗粗建成,还有不少物料和人员遗留在这里,接下来让他们继续开工,把该补的地方补好就行了。臣刚才想了想,太子殿下的这个验收方式,臣觉得十分有效——棱堡如果连自己人的炮火都挡不住,那还谈什么坚固?臣之后会出一个具体细则,规定每一处的棱堡和碉堡在验收的时候都要经过类似的措施,以免国家的钱财不至于浪费!”
  
  他这么做,不仅仅是想要为验证棱堡的坚固性多一个手段,而且还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来确立太子的权威,毕竟太子是他的亲外甥,他刚刚出来做事,总该帮衬一下。
  
  “谢谢舅舅。”太子没想到那么深的地方去,只是颔首朝舅父致谢。
  
  然后,太子将望远镜收回,递给了侍从手中,然后长舒了口气。“一直呆在搞出远然能够局,不过毕竟还是不如身临其境,舅舅,再让我去棱堡里面。”
  
  “好,太子请跟臣来。”工相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领头走了。
  
  这样,一大群人从山上的亭子里面走了出来,浩浩荡荡地走下了山,然后向棱堡走了过去。
  
  一路上,不时有士兵经过,或者拖着炮或者拿着枪,他们刚刚打了一轮炮心情都十分振奋,太子之后,他们都欢呼了一声,然后纷纷跪倒在地。
  
  “诸位将士,免礼,请起!”
  
  太子有些想要让他们起来,但是急切之下一时就不能纷纷扶起,只好苦笑。
  
  这些士兵们在以后就会解除保卫工地的责任,变成棱堡的守军,也就是说,他们将执行为大汉守御京城的重要职责。
  
  在将士们纷纷行礼的过程中,太子一行人慢慢前行,最后走到了棱堡之下。
  
  这时候抬头一子发现比起之前在山上时,更能感受到棱堡所带来的压迫力。放眼所及,各处的斜面城墙好几面都面对着自己,好多炮口里面还有黑漆漆的大炮正对着自己,虽然明白这些大炮不可能朝自己开火,但是他仍旧禁不住僵了一下。
  
  这座棱堡扼守着交通要道,而且护卫着京城内线的大片土地,也间接地防卫了河北直隶一代,如果在前明时代,可以说是国家重宝吧。而现在,蒙古人已经被大汉击退千里,早已经无法威胁京师……
  
  “我朝赫赫武功,可不要在我手里坠了威名啊……”他在心中暗想。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棱堡的内部,和外部的两道高墙相比,棱堡内部的空间要狭小空旷许多,除了一些供士兵们居住的砖石兵营之外,还有专门特制的地窖用来存放粮食和军火弹药,正中间则是一个小广场,供士兵们操练之用。
  
  太子四处望了望,心里默算这座棱堡内部的空间,然后心里渐渐也有了数。他沿着内部的墙角慢慢地走着,处的结构,顺便观察材料是否有偷工减料。
  
  但走到一处墙角的时候,他发现正有一群人在梯子边修筑兵营。
  
  他走了近去,准备近距离运石料的工人。他久居深宫,平常又是跟着老师们读书,没有多少机会接触民间,了解民间的疾苦。所以,他打算借着这个机会也好好了解一下民众。
  
  他放眼望去,发现这些工人普遍身体还算是健壮,另外身上也都穿着棉袄,并没有挨饿受冻的迹象,不过他们的精神都不怎么好,好像对干这个活没什么积极性,只是应付着差事似的。
  
  在这群工人当中,有个工人特别突出,他的年纪好像比较大,所以搬运的石料最少,他满脸都是皱纹,是劳碌大半辈子。身上穿的衣服还算是厚实,只不过就是衣服上沾满了灰尘,就连脸上都布满了黄色和黑色的泥土,直像是刚从泥地里面滚出来的似的。
  
  群工人,太子的心里微微一酸,民生疾苦民生疾苦,之前对他来说不过是书上的四个字而已,现在亲眼见到了才知道有多苦。而且这些人至少衣食还有保障,大汉的子民里面,现在不知道还有多少比他们过得更加辛苦?
  
  而且,就是自己刚才下令炮轰棱堡,平白又给他们添加了新的工作,等下他们估计还要爬上棱堡的墙来修复炮击所造成的损失吧。
  
  带着那种油然而生的歉疚感,太子走到了兵营的旁边。
  
  “太子殿下来了,你们先停工!”一位监工走到了梯子下面,对着兵营顶上的工人们大喊,“快下来,让太子殿下”
  
  在监工的呼喝下,一听到太子殿下居然来视察了,这群工人慌忙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急匆匆地从梯子上爬了下来,然后纷纷走到太子一行人面前跪了下来频频磕头。
  
  “草民拜见太子殿下!”他们一边磕头一边喊。
  
  太子连忙叫他们免礼,告诉他们在新朝不用如此行礼,但是他们都是从前明混过来的,早已经在官衙的积威下练就了驯顺的性格,太子殿下的身份又不知道比官衙高上多少?所以无论太子怎么说,他们也只肯一直跪着不敢起来。
  
  太子暗自叹了口气,然后走到了刚才他那个老人身边,俯下身来,用自己最和颜悦色的表情方。“老伯,敢问今年贵庚?”
  
  老人眨了眨眼睛,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直到片刻之后,他才明白太子叫的老伯居然是自己。他的脸色瞬间就青了,慌忙重新磕头。
  
  “太子殿下莫折杀草民了,草民怎么担当得起!”
  
  太子劝了几次,但是他还是不肯接受老伯的称呼,说到最后只肯让太子叫他混号“老孙头”。
  
  “老孙头,今年多少岁了?是哪里人士?”太子并没有不耐烦,而且以对方的要求再问了一遍。“家里现在有何人啊?”
  
  “回太子殿下,草民今年四十七,是直隶河间府人士。”老人抬起头来回答。在如今这个年月,四十七岁确实是老年了,没准连孙子都有了。“草民之前是在家中务农,农闲的时候做做泥瓦匠的活,家里……家里本来有妻子和两个儿子,不过……不过之前流乱里面,老妻和一个儿子现在已经去了,现在只有一个儿子,不过儿子现在另外一处工地当差,而且已经找了个媳妇,现在已经为草民添了个孙子,算起来的话,现在家中有四人……”
  
  说到妻子和儿子死去的时候,他的语气十分平淡,好像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悲惨似的,甚至好像反而有些庆幸自己还有个儿子活了下来,延续了自己的血脉。
  
  太子听得却心里一酸。
  
  前明的末世,虽然他自己没有亲身感受到过,但是听到周围不少人说过,很多惨事都让人不忍闻,在这场大乱当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就默默无闻地死去多少家庭消失,恐怕是永远也无法统计清楚了。
  
  只愿我中华之民,以后再也不用遭受此等惨祸……
  
  “想来你的孙儿一定很听话吧。”忍耐住了自己的心酸之后,太子继续开口询问了,“这里工地,衣食怎么样,有没有短缺?”
  
  “这里的衣食待遇很好,这是工相大人亲自抓的工程,所以上下都抓得很严,供应除了冬天偶尔短缺之外,平时都没有断过。”老人马上回答了,而且并不是敷衍了事的假话,“这里的工地菜汤都很好,而且经常有肉食供应,说实话……比草民之前在家里吃的还好,只可惜草民年岁大了,吃不了太多东西,要是当年……当年能享到这样的福就好了……”

TOP

0
  第1514章 看似不近人情
  
  说到这里,老人又是一阵长吁短叹。 (   .  . )
  
  “你为国家做工,国家自然也要为你补偿,哪有白白使役你的道理。”为了避免让老人伤心,太子连忙转移了话题,“工地上辛苦不辛苦?我运石料似乎有点累。”
  
  “这不算太辛苦,以前做农活的时候,天还没亮就得起来,做到日落才能回家,那时候才叫辛苦。”老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不满意,“而且工地上因为草民年老力衰,所以也没有给草民安排太多活干,所以日子还算轻松。要说苦,草民有几个朋友在别的工厂做事,那才是辛苦呢……他们有的人在火药厂干活,那里很危险,听说经常有人把自己烧着了,不过为了一碗饭吃,也只好战战兢兢做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太子默然点头。
  
  火药厂的工作十分危险,他是早有耳闻的,但是他也知道这种事自己无法完全避免,毕竟国家的火药需求摆在那里,只能敦促那些工厂尽量按安全规章办事,另外多安排些抚恤了。
  
  巡视棱堡,不能一直在一个地方打转,所以太子决定换个话题了。
  
  “老孙头,你在工地上也做了这么久了,为国辛苦,有什么缺的吗?”
  
  他已经决定从自己的私房钱里面拿出一些,给这些工人多发些工钱,虽然这笔钱不多,但是总算是一片心意。
  
  哪知道,这个老人并没有提出钱或者待遇方面的要求,反而脸色一阵忸怩,好像有什么话想说但是又不敢说的样子。
  
  莫非是有什么话这里人不准他说吗?
  
  “但说无妨,别怕!”他连忙给对方鼓励,“我是太子,我在这里说话算数的,如果有什么事他们做得不对,我能帮你做主!”
  
  “太子殿下,草民……草民对工地上的人没什么意见,只是……只是……”老人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草民只是有一个请求……”
  
  “说吧,能办到话我就办。”太子马上答应了下来。
  
  “草民……这些年来在工地上干活,也积攒下了不少钱了,而且草民的儿子也有了积蓄。这些积蓄加起来可以在家乡买上不少地……家乡之前连年战乱,可跑了不少人,有很多荒地!”得到了太子的鼓励之后,老人大起胆子说了起来,“现在草民的儿子成了家,也生了孩子,所以生活打算安定下来,草民的媳妇也说要我们回乡。可是……可是草民和儿子都跟工地上面申请,但是工地上说不放人,不许草民回乡……”
  
  一边说,老人突然又磕气头来,言辞十分哀切诚恳。“之前工地要敢工期,不放草民回去,草民也能领会。可是……如今这里都已经完工了,草民几次陈情,上面还是不准,眼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不知道……不知道哪天就会去了,草民生怕死在异乡啊……草民思念家乡但是没法回家,实在无奈……还请太子做主……”
  
  不许人归乡?好过分!这工地又不是牢房,都已经做完了,还不准人走吗?太子突然心里升起了一股怒气。
  
  刚听到这里的物资供应稳定的时候,他还颇为高兴,觉得这里的管理者总算做了好事,可是听到这话的时候,原本的好感顿时一扫而空。
  
  就在他打算答应老人的要求,并且准备把工地的管理人都叫过来申斥一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衣襟却突然被人扯了一下,他怒而回头,然而却发现扯自己衣襟的人居然是亲舅舅工相徐厚生。
  
  难道……难道这事竟然是舅舅默许的?
  
  为何要如此呢?
  
  虽然满心的不解,但是太子最终还是改变了想法,没有直接允许这个老人的请求。“好,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这边回去问问,不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谢太子!谢太子!”虽然太子的话有些保留,但是这个老工人哪里听得明白其中的弯绕?他只知道太子金口玉言,既然都已经这么说了,那他的愿望估计就能完成了。
  
  一边这么想着,他的眼睛里几乎都要掉出眼泪来了,他连连磕头,结果额头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
  
  太子发可怜,连忙转身走开了。
  
  他往旁边的一座工棚走了过去,而舅舅徐厚生也跟在了后面,一起走进了工棚。太子朝后面的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许跟进来。
  
  “舅舅,这里工地为什么不许人走呢?我我挺可怜的……”
  
  相比于他的急切和激动,工相徐厚生的表情却古怪了许多。他默然叹了口气,最后长叹了一声,“哎……这是因为我的命令,是我下令各处工地不允许有经验的工人和工匠回乡的。”
  
  “舅舅,为何要如此!”太子大惊。
  
  不许人回乡,这不是强人所难吗?一向带人温和的舅舅,怎么能作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们是挺可怜的,可是我们放他们走,他们就回不来了!这些工人都是积年的老工人,技术都经验都练出来了,放回去他们就去种地,结果我们这里回头还要再重新慢慢训练工人……”工相沉下了脸,又叹了口气,“有些事情,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啊……”
  
  大汉的工业发达,对工人提供的待遇也不错,但是有很多工人原本是农民转化来的,他们当年就种惯了地,虽然为了生计不得不做了工,但是心里还满是之前那种对土地的眷恋。在积存了一笔工钱之后,他们普遍地就想要辞工回乡买地种田,尤其是在天下初定的现在,到处都有荒芜的田地,更加激起了他们的这种念头。
  
  世世代代的农民,对土地的眷恋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崇拜,几年时间的工人生涯显然无法根除这种崇拜。另外,工人虽然收入不错,但是工作条件普遍要比务农要恶劣,虽然火药厂那种烧死人的现象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但是机器切削掉手指或者造成其他伤势的事例却比比皆是,至于过度工作,长时间劳累更加是平常之事。
  
  因为这些恶劣条件,即使能够挣到钱,这些工人普遍对做工也没多少眷恋,再加上心里对土地的迷恋,那么攒好一笔钱之后想要回乡买地种地就很正常了。
  
  而对国家来说,有经验的工人是需要时间培养的,走了之后工厂就要蒙受损失,而新培养的工人又会有回家买地种地的念头,所以工人的流失就成了各地工厂——不管是官办的还是民办的——所共同面对的大难题。
  
  一种办法是听之任之,任由大片工厂衰败——这是工相怎么也不肯承受的。
  
  一种解决办法是降低工钱,让他们没有买地的本钱,只能继续被留在工厂里面供使役,但是这种办法工相也不愿意用。
  
  所以他只能用发布行政命令,禁止有经验的工人离岗来制止这种现象了。
  
  自从他发布了命令之后,各地老工人辞工回乡的事例显著减少,而且即使回乡也会被地方官强制送回来,所以大汉的工厂总算保住了足够的合格工人。这个老孙头和他的儿子因为在工地上做了几年,而且已经成为了有经验的工人,所以也在禁令限制之内。
  
  虽然这种办法有可能不近人情,但是这是目前所能够选择的最好办法了。
  
  听完了工相的解释之后,太子的思绪变得有些混乱了。
  
  他作为一国太子,最希望的就是百姓人人生活安泰,国泰民安,然而工相这里却以国家之所需为由,颁布了不近人情的命令,而他却感觉舅舅这里也有道理。
  
  这……到底怎么样才好?
  
  “治国之道,纷繁复杂,太子殿下,确实难为你了。”些迷茫纠结的太子,工相有些同情地叹了口气,“舅舅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与世无争,绝不是喜欢害人的人。可是……这世事纷繁,有的时候我也只能硬下心肠来做些没办法的决定啊!”
  
  “舅舅……非这么做不可吗?”太子嘶声我呢。
  
  “嗯,非这么做不可。”工相直接点了点头,“太子莫要忘了,我朝以工商立国,也正是因为有了工商的收入,我朝对农民的税赋才如此之轻,征发徭役也如此之少,如果因为一点点私情就放弃的话,那天下所受的害反而更重。我之前想不通这些道理,但是在工相的位子上做久了,想不通也得想通了,有些事就是无奈之举但又不得不做,这就是一件。”
  
  太子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这么多年,我也差不多想明白了,治国自然要靠仁义,但是仁义有小仁义也有大仁义,为了一两个人就破坏了大事就是小仁义,为了天下着想就是大仁义。”工相继续侃侃而谈,“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工业,发展工业,就能让更多人有饭吃,有衣穿,这就是大仁义,为这个,做点违心的事情也可以,我做得了。”

TOP

0
  第1515章 少年侍从们
  
  治国要权衡,有的时候还要做出违心的决定,甚至还要伤害到一些人。 作为舅舅,他想要把这个道理说给外甥听,他相信以太子的聪慧,是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
  
  “那……那就一直这样下去吗?一直不准工人回乡?”许久之后,太子抬起头来问。
  
  “那倒不至于,就算我也做不出这种事啊。”工相摇了摇头,“这事得从两个办法解决,第一是不停改进机器和工艺,让工伤事故一路降低,让工人们舍弃掉畏惧之心,并且一步步提高工人的工资,让他们舍不得走。至于另一个吗……过得几年,天下的田地又大多数有主了,就算想要买地也不是那么容易,那时候开放禁令,也不会对国朝有什么损害,所以……现在就能拖得几年就用几年禁令吧。”
  
  “原来如此……”太子长出了口气,总算轻松了一些。
  
  这两个解决办法,大概是重臣们一起商议的结果吧,父皇也一定首肯了。新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原来除了扶持一支与勋贵制衡的力量之外,还有这样的考虑在。
  
  需要自己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啊,也不知道能在什么事情学完。
  
  “如果太子心里还是过意不去的话……那臣这边可以做点变通。”眼见太子还在犹豫,工相做出了一些让步,“禁令的口子不能开,不能让他和他儿子直接归乡务农,不过可以把他们调到河间府里面做工,这倒也说得过去……”
  
  “不,不用了,谢谢舅舅!”太子沉默了许久之后,突然自己也叹了口气,“国事纷繁,总不能只让外甥做好人。”
  
  “太子如此想那就最好。”工相似乎也如释重负。
  
  冬天的晴空,照得大地透亮但又无法带来多少温度,在广阔的原野上,枯黄的衰草犹如地毯一样铺陈在地上,直到延伸到远处的山峰上为止。
  
  在犹带寒气的微风当中,一只灰色的香獐在草地之间任意穿行,寻找足以果腹的食物。
  
  冬天还没有过去,它必须减少活动,抓紧时间。
  
  就在这时,它感觉到了某种异常,然后抬起头来,方怪模怪样的一群生物,有些是两条腿有些是四条腿,正静静地观察着它。而那些两条腿的生物,正手持着一根奇形怪状的铁管对准了它。
  
  它不知道这东西是什么,但是本能让它感受到了危险,它马上决定跑开。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那些奇形怪状的铁管上突然冒出了白色的烟雾。
  
  ????“砰!”“砰!”伴随着几乎同时响起的轰鸣声,巨大的冲击力将这只香獐整个击飞,最后凄惨地落到了地上,它踌躇了几下之后,慢慢地停下了呼吸。
  
  它的痛苦没有人在意,它的死亡反倒给了这群小猎人难以言喻的兴奋感。
  
  好几个穿着裘衣的少年人同时骑着马向这只香獐倒毙的方向冲了过去。
  
  在古代,大家打猎用的是弓箭,而随着新朝建立之后,火枪大量流入民间,于是猎人们慢慢地都使用火枪来进行打猎了。不过这群少年人并不是真正的职业猎人,他们只是趁着机会跑出来以打猎取乐而已——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兴奋感比专业的猎手还要强得多。
  
  几匹马冲到了香獐倒毙的尸体旁边,然后翻身下马。
  
  一个个头最高的少年身手十分灵快,率先抢到了香獐的尸体,然后兴奋地举了起来,是我打的,是我打的!
  
  其他少年这时候也跑了过来,然后同样抢着,有些人也说是自己打的。
  
  他们一边争执不下,一边拿着这只獐子重新骑着马向刚才的地方冲了过去。这些少年平日里都要呆在家宅当中,所以倒是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乐此不疲。
  
  在远处的太子的这群侍从,心里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一群人拿着枪欺负一只獐子还搞得那么兴高采烈做什么。
  
  为了不让皇子单单只会读书搞得身体孱弱,皇上一直鼓励皇子们用各种方式强身健体,所以不光是齐王赵虎,就连太子本人也练出了一手枪法。而因为大汉以武力起家的缘故,跟随在他身边的少年侍从们,也个个自小就熟悉枪法。
  
  这次他出来巡视,本来就带有放假散心的意思,所以他身边的侍从们也都给跟来了。
  
  这些侍从都是从勋贵家庭当中挑选出来的,随侍在太子的身边,一是可以让太子熟悉未来的臣下们,而来也可以增加下一代皇家和勋贵的感情。
  
  经过了多次扩充之后,在太子周围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新旧勋贵的子弟作为侍从,他们跟着太子一起读书学习,以至于太子读书的地方已经有了个书院的模样。
  
  而且按照他父皇的规划,那里以后确实要真的变成一座学校,供未来的大汉皇家和勋贵一起读书,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接受大汉的新政治和新体制理念,将工商兴国的观念渗透到精英群体的每个人头脑中,让大汉自行走到近代化和工业化的道路上。
  
  在巡视完棱堡的建筑工地之后,因为假期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太子如同父亲所吩咐的那样,带着身边的侍从们出来打猎了,而工相因为需要到各处勘察合适建造离宫的地点所以不再跟随在他的身边。
  
  不过,他身为太子,即使没人盯着,也不能和其他人一样大呼小叫,所以他只是开了机枪,就任由那些少年侍从们去捡拾战利品,夸耀自己的枪法。
  
  想到这里时,他的视线不由地往旁边偏了偏。
  
  他旁边的这个小侍从叫郑森,今年虚岁才十岁,然而身高却已经很高了,差不多已经到了太子的下巴。因为平素身体锻炼得好,所以他手里明明端着一支和他身长差不多长的枪,手却不抖,开枪的时候枪口也压得很稳。
  
  这个小侍从也和他一样,淡漠地开了枪,却从不去捡拾猎物,也不参与到侍从们的玩闹当中,犹如已经被人置之不理而且自己也接受了这种安排一样。
  
  之所以被其他人所忽视,不仅仅是因为他性格高傲不合群,而且还是因为他的身份。
  
  虽然同样是勋贵的儿子,但是太子身边的勋贵少年们隐隐然是分作三个大派的,一派是徐淮出身而且最早追随赵家起家的那些勋贵的儿子,这群少年自认自家跟天家最亲,而且于国功劳最大,是真正的功臣子弟。这群人数量最少但是却相比其他人更为自命不凡,态度也比较傲慢,圈子也最为封闭。
  
  第二派是那些后来加入赵家集团的徐淮勋贵以及山东北直南直等等在赵家起家之后追随赵家的勋贵的孩子,他们人数众多,而且相互之间玩得很好,并且隐隐然对第一派人有些羡慕和嫉妒,两派人来往很少,但是冲突也不大。
  
  第三派是那些在新朝建立前后才投入到朝廷,并且得到封爵的勋贵子弟,他们的父辈投靠最晚,在其他人没有对新朝有大功,而且因为资历浅所以在朝廷的实际地位也比较低,更加还隐隐然有还有一层“人质”的意思在,所以他们在侍从群体当中就不受欢迎了,甚至可以说是受到了另外两派的集体排斥。这派人也不是太多,因为受到了多次的冷遇,所以平素只在圈子里面来往。
  
  郑森就是第三派的人,他是会稽侯郑芝龙的儿子,郑芝龙是闽南的海上巨商和巨盗,曾经拥有过偌大的部属,在海上横行了多年。等到了新朝建立之后,他审时度势,新朝的兵威无法可挡,再加上也厌倦了海上漂泊的生活,所以在大汉朝廷开始南伐江南之后就选择了投降新朝,还献出了一大笔的家资,由此被封为会稽侯。而郑森作为他的长子也被征召入京。
  
  入京之后,他很快就明白了自己在太子侍从群当中的地位,并且遭遇到了其他相似背景孩子同样的冷遇。不过,他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身体健壮而且性格刚烈,所以打过几回架之后,倒也没人明着欺负他了。
  
  原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待在了一起之后,却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世俗气,连带得就连交际的圈子都已经各自划定好了,彼此之间经常置之不理。太子在平时已经发现了这个情况,他有心想要改变,但是却一直没办法改变,只好等到时间让几派勋贵慢慢地变得融洽。
  
  他最近出巡京外,不可能把所有的侍从都带上,所以带的都是那些叔叔们的儿子——也就是勋贵当中的第一派人,除此之外他唯独只带了一个郑森随行,所以一路上郑森一直受到冷遇没什么人搭理也就十分正常了,也真亏得他能忍耐住。
  
  这个孩子也真是怪可怜的,才几岁的年纪就被父亲千里迢迢地送到了京城来,还尽受了人欺负,也亏得性格刚强,才能当做没事一样忍下来吧。
  
  太子单独将这个郑森叫出来,当然是另有目的的。

TOP

0
  第1516章 郑家儿郎
  
  趁着现在旁边的人都去捡拾猎物去了,太子稍微朝郑森凑近了一些。
  
  “郑森,你是不是玩得不高兴?”
  
  原本有些精神恍惚的郑森,听到了太子的问话之后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片刻之后才略有些慌张地低了低头。
  
  “回太子殿下的话,臣玩得很尽兴,只是枪法不好所以不怎么敢献丑而已……”
  
  他的回答十分恭敬,但毕竟还是个小孩,所以也不太会掩饰自己的表情,那种失落和郁闷都写在脸上了。
  
  “你枪法很好,我见识过的。去年秋天我们的秋苑里面打猎的时候,我亲眼过枪。”太子揭穿了郑森的谎言,“你这么没精打采,是因为他们不跟你玩,让你没趣了吧?”
  
  “臣……臣……”郑森低下了头,不知道该怎么说。
  
  “哎……其实你们吵架打架我都知道,也说过几次,总算让大家都收敛点了……”太子微微皱了皱眉头,“这次把你单独叫过来,他们没有趁机欺负你吧?”
  
  “他们没有欺负我,他们不敢!”郑森突然抬起了头来,满眼都是骄傲,“他们要是敢欺负我,我就和他们打架,别次只有一个人,但是打架来几个我都不怕!他们怕我!”
  
  个气鼓鼓的孩子,太子禁不住笑了出来。“还说玩得尽兴,这不是一肚子气了吗?”
  
  他觉得这个郑森的脾气和他亲弟弟齐王赵虎差不多,都是刚烈的性子,而且都有勇力,不过比起虎哥儿来要懂得内敛一些,这大概是皇家和大臣家的区别吧。
  
  带着这种想法,他伸手拉住了这个十岁少年,往旁边一个地方走了过去。
  
  “他们不跟你玩,还有我在。来,跟我走走,我有些话想要跟你说说。”
  
  “太子殿下?”太子这突如其来的动作,让郑森莫名所以,但是因为是太子殿下,所以他也不敢反抗,只好一路被他拖着走了。
  
  其他人正往这边赶过来,惊奇地发现太子正跟他们打手势,叫他们先别过来,所以他们只好不明所以地站在了原地,等待太子再度召唤。
  
  等到走了一小段路之后,太子就松开了手,然后信步向前走着,一边走一边壮丽的山河景色。放眼望去,山峦连绵,,高低重迭,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再加上天上缥缈的几缕云,就好像构成了一幅淡墨山水画一样,天地之间,好像存在着某种精魂,让人浑身舒坦。
  
  果然要多出来走走才好……
  
  “太子殿下……?”带着紧张不安的心情,郑森小步跟在了太子的身后,眼睛里满是好奇,不明白太子突然在想什么。
  
  “郑森,这次我把你一个人带过来,是有特别的安排的。”太子停下了思绪,然后认真地个比他矮了半个头的少年,“不是为了让你受气,所以你不用心里不高兴。”
  
  “太子殿下……?”郑森还是不明白,昂着头子。
  
  “你在我这里呆了两年了……”太子凑近了郑森一些,“想不想家。”
  
  “想,怎么会不想。”郑森一点也没有犹豫地回答了,没有什么虚饰,“我好多次梦到过爹娘和家乡,这两年我只见过爹娘两次,都是在他上京面圣的时候见的,怎么能不想……”
  
  一想到现在是过年节,这个郑森还是不能和父母亲见到面,太子也不由得对这个少年心生恻隐。
  
  不过,父皇将这些勋贵的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本来就是有国策上的考虑,而且勋贵子弟的教育也是新朝的重中之重,所以总是有些可怜对方,太子也只能压在心里。
  
  不过,现在已经不再是大汉初立时百废待兴的局面了,现在的大汉国势昌隆,用不着再担心地方的豪门作乱,再加上这几年郑芝龙一家原有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大部分被大汉海军所消化,所以放宽一些政策,让郑森和其他后降勋贵的孩子们可以多些时间探望父母也未尝不可。
  
  “你家在福建,离京师路途实在遥远,往返不易,所以难见一面,这确实无可奈何。不过……你若是可以帮我个忙,我可以让师傅们给你放个假,让回家探望父母,好好在家里呆上一两个月。”太子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帮太子的忙?”郑森还是懵里懵懂。他不明白太子为什么要这样跟他说话,在他眼里,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大可以说一不二,随意命令他们这些人,没必要用这种商量的口气。
  
  不过,太子肯这么说,那自然是好极了。
  
  “臣愿意帮太子的忙,太子尽管说吧,叫我揍谁我就揍谁!”他挺起了胸脯,自信满满地说。
  
  个孩子如此可爱的样子,同样年纪不大的太子禁不住噗嗤一笑,这一笑让两个人之间的严肃气氛顿时就放松了不少。
  
  “我不是叫你揍人,我是想要你为我帮忙,也为国家立功。”笑了片刻之后太子才回答。
  
  “为国家立功?”郑森又是不明白了,“我这个年纪……能为国家立什么功啊……”
  
  “你年纪小,但是只要有心,当然能立功。”太子故意板起了脸,“我告诉你一件大事吧,你不要告诉别人。”
  
  “什么事!?”毕竟是个少年,郑森马上竖起了耳朵听。
  
  “过得不久,我就要出使辽东和高丽一趟,代父皇安抚百姓和藩国。”虽然周围没有人,但是太子仍旧放低了声音,“到了那里,我还要接见一个日本使团,你会日本话的是吧?”
  
  太子没想到,听到了这话之后,郑森原本十分兴奋的表情骤然变得灰暗了不少,嘴唇蠕喏了一下。
  
  他确实会日本话,那是因为他的母亲就是日本人。
  
  在天启三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在天启四年他在九州平户藩出生,然后直到六岁才被父亲带回到中国,八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到了京师。
  
  小时候懵里懵懂,他不懂其中的具体情况,可是长大后他才明白,自己原来是父亲和外国女子所生的。到了京师以后,因为身边是大汉的皇帝和勋贵,所以这种身份就愈发敏感起来,为了不给父亲招来嫌隙,也为了不让其他人对自己另眼他从不跟别人说起母亲的身世和自己童年的经历,没想到居然今天太子居然直接当面提了。
  
  片刻之后他才点了点头。“是的,臣会日本话。”具体的缘由也不置一词,反正太子肯定知道。
  
  “你别不高兴,我没有别的意思。”又不高兴了,太子安慰了他,“你的母亲既然已经嫁给了会稽侯,而且平素端庄贤淑,那就是大汉的人,你也是大汉的人,没人会对你另眼相少我不会。”
  
  “谢谢太子。”郑森低下了头来致谢,原本的郁闷也消除了不少。
  
  “既然说到这里了,你想必就明白了吧,我要去辽东高丽一趟,而且要接见日本的使团,所以需要懂日本话的人陪在身边。”太子很快就转开了话题,“朝廷外务司里面有懂日本话的人,不过他们是朝廷的官员,而且各有职司,我不好一直麻烦他们,所以我想,如果能够从侍从里面挑一个跟着我去的话,就最好不过了……当然了,你如果不愿意去的话,我也绝不会强人所难,高丽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也没什么认识的人,你过去了恐怕会更加闷。”
  
  朝廷要对日本动兵,那是机密,是不能够对外泄露的,不过太子要是去高丽的话动静太大,肯定瞒不住朝野上下,所以就要另外安个“代天子巡视辽东及高丽,安抚辽民和藩国人心”的名头,不指望能骗住多少人,至少能有个交代得过去的借口就行了。
  
  之所以选郑森,除了他懂日本话可以给自己帮助之外,另外是考虑到他想要在自己出镇高丽的时候,身边能够有信得过而且有胆识的侍从陪伴,再说那边关山隔绝,至少平常有个朋友能说说话解解闷也好。
  
  如同太子预料的那样,郑森的脸上出现了犹豫,出于少年人的好奇心理他想要去,但是确实又觉得离开京城去高丽的话实在太闷,所以有些纠结。
  
  “太子殿下是说……如果这趟差事办好了,等回来之后,就可以让师傅们放我的假,让我回去探望父母?”犹豫了一会儿之后,郑森小声问。
  
  “是的,我不会骗你。”太子点了点头。
  
  虽然可以强制命令对方跟着自己去,想来他也不敢不听,但是太子素来不喜欢在没必要的时候强人所难,郑森如果肯跟着他去最好,不肯去的话也没事。
  
  “那好,我去!”郑森这下不再犹豫了,大声喊了出来。“太子殿下,请让我跟随您一同去高丽吧,让我为国立功!”
  
  “你可得想好了,真要动身了,到时候想反悔都不行的。”太子摇了摇头,“别答应得这么快,再好好想想吧。”

TOP

0
  第1517章 柳生元斋
  
  “不用想啦,太子殿下您都能受这样的苦,我有什么不能受的?”郑森仍旧昂着头,“太子说了,这是为国效劳,只要差事办完了国家就会有封赏的吧?到那个时候我就能风风光光地回去家里了。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爹爹把我送进京城的时候,就说过要让我跟着太子读书,学学怎么做个英豪,我……我若是能为国立功,那就是英豪了吧?那时候爹爹……爹爹也一定会很高兴的”
  
  “你……你倒是一片诚孝,好,既然这样,那就说定了。”太子笑了笑,“你这段时间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这事对谁也别说,到了动身的时候我会通知你的,那时候我们就一起过去。另外……这段时间你也可以好好再重新温习一下日本话吧,毕竟好多年都不用了,怕是有些生疏了吧。”
  
  “嗯嗯!太子放心吧,我回去就温习!还有这事我绝不会跟任何人讲的!”郑森不住地点头答应,少年人的热情倒是展露无遗。
  
  心愿得偿之后,太子的心情也变得甚好,他重新抬起头来处的峰峦叠翠,心里的思绪却已经飘荡到了云端之外。
  
  “郑森,你父亲是个大英雄,大豪杰。”默然许久之后,太子突然长出了口气,“你有的时候会不会觉得父亲太厉害了,生怕……生怕自己做得不好,配不上他,也配不上继承家业?”
  
  郑芝龙纵横四海,让各路海商包括西洋人都不得不避其锋芒,确实是个了不得的英雄豪杰,父亲封了个他侯爵他也是实至名归。
  
  那么……他的儿子,会不会在心里,也有和自己一样的压力呢?
  
  这是太子第一次跟人吐露出自己的心里话,他期待得到一个回答,因为平常的他实在太孤独了,身上需要承受的一切也太重了。
  
  郑森先是一惊,然后也慢慢垂下了头。
  
  “有……太子,有。我……我怕做不出爹爹那样的事业,也怕辱没了爹爹的名声,怕极了。所以,我想做一个和爹爹一样的大英雄,为国朝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让天下人都知道爹爹有我这样一个好儿子!”
  
  会稽侯虽然有一世功业,但是未必无法超越,但是做一个和父亲一样的英雄,打下他那么辉煌的事业,不可能了,自己这一生哪怕走到极限,恐怕也只能勉强继承好父皇的事业,让他所遗留下来的一切安稳运行,让他的理念得以付诸实施。
  
  “我是太子,你们肯定觉得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我也跟你一样怕,怕自己担当不起父亲的期望,怕极了。”太子的声音微微有些发抖。
  
  但是很快,他又重新恢复了镇定,然后轻轻地捏住了郑森的手臂。
  
  “你会比你父亲强的。你好好做吧,努力为国建功立业,我会让你创下名头,让你当将军当元帅,再也没人可以欺负你,你!”
  
  我不能自己超过父亲,但是我可以外一个人超越他的父亲,这样也挺好的。太子心想。
  
  又是一个好晴天。
  
  年节的关口,京城总会比平时还要热闹几分,自从大早上起,赏花灯的,的,买东西的,各路人等都踏足到了街边。京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人头攒动,到处都热闹无比,自有一番太平气象在。在街中,商铺和酒楼鳞次栉比,有些人心情甚好,花了几个小钱跑到酒楼上定了座位自斟自饮,处的街面,是不是跟着丝竹之音浅吟低唱。
  
  然而,在这欢快繁华的气象当中,却总有一些杂音存在,有些人被世俗之事所牵引,浑然无法感受到年节的欢乐气息。
  
  “国内莫是疯了吗?”带着不住咕哝出来的自言自语,柳生元斋大踏步地从街面上穿行而过。他的脚步踏得甚大,所有后面的随从即使使尽了气力也只能勉强跟在后面。
  
  这是一个留着大胡子,相貌粗豪但个子不高的中年人,他的步伐十分有力,跨步沉稳,即使心情不佳,眼中依旧机警,显然是个十分干练的人。
  
  不过,虽然他身上穿着一身汉人的服装,但是他不是汉人,甚至不是中国之人,他是日本人。确切地说是大和国(日本境内一个地方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郡)柳生氏的族人。
  
  他是被幕府正式任命,作为日本国的使节留驻在大汉的京城的。
  
  柳生氏一直都是日本有名的剑术世家,他的爷爷柳生宗严在少年时代先后师从于富田流的户田一刀斋新当流的神取新十郎学习剑术,后来又拜新阴流的剑豪上泉信纲为师,并且最终继承了新阴流,成为了日本有名有名的大剑豪。
  
  在差不多四十年前的文禄三年,柳生宗严遇上了当时还没有成为幕府将军的德川家康,并且得到了家康的极大敬佩,后来家康在统一日本建立幕府之后,向柳生宗严请求,想让他成为幕府的剑术指南役(也就是教官),但宗严以年事已高为由婉拒,并推举自己的第五子柳生宗矩代为出仕,从此柳生一族开始成为德川幕府的部众,并且得到了旗本的家格。
  
  柳生元斋的叔叔柳生宗炬在担任幕府剑术指南役之后,通过自己的剑术和名望得极得幕府历代将军的信任,从家康到秀忠,再到家光,他一直都受到了重用。现在他已经被德川家光任命为大目付,专门负责对内情报和监察,负有监控国内反幕府势力和德川家亲藩的重任,可以说已经是一位重臣而不仅仅是剑术指导了。
  
  对日本来说,维持和中国的贸易事关重大,在前明时代因为国内两派互相争夺贸易权利而在中国大打出手,惹出了天大的祸乱,所以幕府上台之后虽然执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对于维持和中国的贸易仍旧重。
  
  在前明时代,大明朝廷一直都不怎么在意对外交往,再加上正德嘉靖之间海寇肆虐以及万历年间为了朝鲜发生大战的缘故,对日本的官方来往就更加禁绝。而在大汉建立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因为起家的时候就经营了商行的缘故,大汉朝廷上下十分注意商业利益,同样有维护中日贸易的意愿,因此在大汉的倡议之下,两国决定互相派驻代表,中国的代表驻扎在长崎,而日本的代表则驻扎在天津。
  
  之所以没有互相派驻使节驻扎在京城,是因为幕府毕竟不是日本朝廷,而大汉朝廷派使节无论是驻扎在京都还是江户,日本幕府都觉得有些不妥,所以最后幕府在商量了之后,决定干脆就互相派驻代表在港口驻扎——反正这些派驻机构本来就是为了要处理贸易往来的事情而设置的。
  
  在日本国内,一直对庞大的中国畏惧和仰慕并存,再加上中日贸易对幕府意义重大,所以这个互派代表的事情确定了之后,幕府内部多方势力都参与了派驻代表人选的角逐,在经过了激烈的角逐之后,出身柳生氏的柳生元斋因为将军对柳生一家的信任而得到了这个职位。
  
  柳生元斋也是把这个任命当成了自己的殊荣的,因此他决定用自己最努力的方式来回报将军的恩情,他一来到中国就苦练汉语,而且做事也专心致志,从来都是一丝不苟。也靠着佛祖保佑,这几年来他的工作一直没有出什么问题,大汉和日本的贸易还算通畅。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不久之前,中日贸易就出了一次大岔子——而且是责任在于幕府一方的岔子。
  
  为了应友邦荷兰的紧急要求,幕府将能出口的铜都转给了荷兰人的商船,而对中国,已定和未定的协议,只能往后顺延,预计要到明年之后才能够正常供应。
  
  事发突然,请努力关说,博得中国朝廷的理解,避免破坏两国邦交——当来自幕府的这个简短的指示时,柳生元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铜是中日贸易的大宗,也是极为重要的物资,中国铸钱造炮造船以及机械都少不了铜,这么突然断绝了对中国出口铜,肯定会引起中国朝廷十分严重的反应,怎么可能靠自己几句话就能够“博得理解”?
  
  他立即回复了国内,要求趁着大汉朝廷还没有发怒,赶紧恢复铜的出口,修补这个突然决定所带来的创伤,但是因为两边通信来回实在耗时太久,他收到国内回复他说,铜已经大部分装上了荷兰的商船,已经无法突然再更改了。
  
  如果不是知道幕府内部因为短视和内耗经常会出台一些很奇怪很盲目的政策的话,柳生宗斋几乎就要怀疑这是幕府故意想要对中国不利了。
  
  但是他不这么想,可不代表别人不这么想,要是中国朝廷因此认为幕府是在有意跟中国为难的话,这个问题就不仅仅会是一个贸易问题,后果也就会十分严重了。
  
  是的,柳生宗斋很害怕大汉,害怕这个突然举动会触怒大汉,引发不可测的后果。

TOP

0
  第1518章 一切的开始
  
  因为闭关锁国,幕府上下平日里都只注意日本国内几个岛上的事情,对外界的变化十分迟钝盲目,哪怕对近在咫尺的中国也不甚了解。 柳生宗斋认为,幕府内部对中国的观感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高丽和大明交战的时候——虽然那种描述已经很不好惹了,但是柳生宗斋觉得这还是太小今的大汉朝廷。
  
  如果说秀吉的大军在朝鲜对垒的万历朝大明是一头猛虎的话,如今的大汉朝廷更是要厉害几倍,已经腾离了地面,变成了一条恶龙。这头恶龙因为重视军队而实力强横,因为重视工商而繁荣富强,它的陆军已经一路开拓打到了万里之外的绝域,打得有赫赫威名的蒙古人都只能抱头鼠窜;它的海军则纵横七海,让原本统治大洋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望而却步。
  
  这样的一条恶龙,怎么能够轻易就得罪呢?
  
  他一直在心里腹诽幕府的决定。
  
  然而,就算再怎么有意见,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他只能想尽办法去弥补。因此一收到消息之后他就和驻天津的海税司衙门求见,然后进行了交涉,但是交涉了一阵子之后天津海税衙门说兹事体大,他们无法解决,只能上报给京城的商业部衙门,而柳生元斋也随即请求去京城商业部衙门去跟大汉朝廷陈情。
  
  然而,因为年节放假的关系,他的请求一下子被压住了,一直没能够成行,等到了年节过完之后他才得到了入京城的机会。
  
  心急如焚的他没有浪费时间,一得到消息就从天津赶往了京城,从马车下车之后,一路上准备前去商业部衙门拜见,所以也没有心情去欣赏京城周边的繁华。
  
  当然,虽然从小就精通剑术,但是他来到大汉之后,从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带刀,也不敢表现出任何倨傲强横的态度来,所以纵使心里焦急,也没有办法发泄。
  
  好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跋涉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大汉商业部的衙署。
  
  因为机构庞大,所以商业部的衙门并没有和许多内阁部署一样放在京城的皇宫里面,而是另外搞了一个专门的衙门。因为商业部是主管全国商贸事业和官办企业的,所以十分之财大气粗,衙门修得是十分气派,占地很广,而且是石质的三层建筑,赫赫生威。
  
  将自己的证明文件交给了门口的卫兵之后,他经过了片刻的等待终于被招入到了衙署当中,然后有个衙门的小吏带着他一路走到了一个侯见室里面,接着又是漫长的等待。
  
  直到等得差不多有些不耐烦之后,侯见室的门才被大概,又一个小吏把他带到了一间房间里面,而那里已经有一个花白头发身材比较富态的中年官员坐在那里等着他了。
  
  如今负责商业部的阁臣是上党侯周学智,这样等级的大臣当然不是他想见就能见的,他今天约见的是商业部外贸司的一位副司长贺景堃。
  
  “外邦使节,见过何大人!”一进门,他就深深地跟着这位何大人深深一揖,显得毕恭毕敬。
  
  “免礼免礼,请坐。”这位何大人倒是十分和善,并没有摆架子,招了招手就让他坐下。“刚才我们衙门有个会议,所以让贵使久等了,抱歉。”
  
  “大人辛劳国事,在下敬仰都来不及,怎么会有怨言。”柳生元斋连忙说。
  
  作为直管外貌的商业部重要官员,柳生元斋当然调查过他的背景。这位贺景堃贺大人并不是读书人应举出身的专业官员,在大汉建立之前他是在云山行内经商,专门跑的就是海贸,在新朝建立之后,云山行被划归到朝廷商业部的直属,而他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商业部当中,成为了新朝的一位官员,而且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正好放进了外贸司里面。
  
  经过了几年的宦海沉浮之后,他成为了外贸司的副司长,手握重权,还被朝廷因为有功而授予了男爵的爵位,正儿八经地成为了朝廷的新贵。
  
  不过,纵使成了大官和勋贵,旧时经商的习惯也还是在他身上有不少残留,他对人态度十分好,从不端架子,富态的脸上颇有一副“和气生财”的气色。
  
  贺大人先一直没有说话,而是等着他的秘书上好了茶,等到秘书走了出去之后,他才慢慢悠悠地用端起了茶,轻轻地吹了几口。
  
  “贵使是为了铜出口的事情来跟我交涉的吧?”
  
  “是的,大人。”柳生元斋连忙点了点头,“弊国的情况,之前在下已经写过陈情书了,还请大人体谅一下弊国的苦衷……”
  
  “哎,贵国最近可是给我们找了个大麻烦啊……”贺景堃苦笑了起来,“你们这前不通知后不解释地,突然就停掉了对我国的铜出口,结果上上下下都在问我们到底出了什么事,不光是我们自己衙门的人在问,就连外面的部门都在问啊……贵使也知道,铜是个重要物资,到处都要用,牵涉到了好几个大衙门,他们个个都是眼高于顶的,结果还得我们一个个赔着笑脸伺候,哎……我们真是难啊……”
  
  虽然贺大人的语气十分和缓,只是抱怨了一下而已,但是柳生元斋却听得有些心惊胆战,后背都有些发凉了。
  
  因为突然停止铜出口的问题,现在幕府已经在大汉朝廷的好几个部门里面都引发了怨气,那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朝廷对幕府的观感恐怕就要变坏许多了,这可是件大坏事。
  
  “弊国之事,让大人受累了,真是抱歉!”他站起来,再度朝贺景堃深深一揖,“只是我国友邦现在战事实在告急,所以不得已之下只能出此下策,还请贵国海涵。”
  
  “贵使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贺景堃还是满面笑容,摆了摆手示意柳生元斋重新坐下。“我们这边也是管海贸的,所以我们也大概知道一点缘由,最近荷兰确实在和西班牙人开战,而且战事吃紧,现在还从我们这里购买大炮呢。所以贵国幕府的理由,我们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事前不置一词,而且搞得这么决绝,真的让大家都很为难啊!”
  
  因为负责外贸事宜,所以贺景堃也确实知道些外国的情况,甚至比柳生知道得还多。荷兰本来就是反叛西班牙人而获得独立的,自从独立之后,它为了旧日的仇恨和商业的利益,仍旧经常和西班牙发生冲突。此时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正深陷于德意志的内乱当中不可自拔,而荷兰人趁此机会也加入到了西班牙的敌人行列当中,进行了持续多年的战争。
  
  而亚洲的战场,则主要在以马尼拉为核心的西班牙殖民地和以巴达维亚为核心的荷兰殖民地当中展开,而双方在多年的海陆上交锋之后,最近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荷兰人都逐渐落在下风,所以军事方面的问题就变得极为紧迫,为了填补战争当中的损失,荷兰人准备再集中国家的财力物力扩充军备和舰队,而大炮就成了重中之重。
  
  他们不仅仅从日本大量进口了铜,而且还通过中间商向大汉大量订购了大炮,准备在欧洲和舰队上使用。
  
  大汉从起家之前就十分注重军备,大炮的制造虽然曾经引进过西洋技术,但是经过近十年不惜工本的改进,大炮的制造技术已经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和西洋最好的大炮也能够分庭抗礼。于是大汉从大明时代的大炮进口国,一跃成为了大炮的出口国,不过在之前出口的地方都是转运比较方便的越南暹罗缅甸等地,西洋国家大量订购还是第一次,当时就连商相本人都惊动了——不过,本身技术保密的原则,大汉最好最精良的大炮是不会出口的,只会出口那些勉强能够满足要求的大炮。
  
  所以,消息灵通的贺景堃也知道那边的苦衷是有原因的。不过,有原因归有原因,他可不能因此就谅解日本不经说明就擅自停止对中国出口铜的恶劣行径。
  
  “大人的为难之处,在下也能够体会。”柳生元斋的语气还是十分恭敬,“我已经回信给幕府了,让在下的上司跟将军陈情,严惩此事的经办人,并且扩大铜的产量,争取早日满足贵国的缺口。”
  
  “你说扩大,那就算是扩大了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怎么办,远水可不能救近火啊?”贺景堃摇了摇头,显然还是不能接受日方的解释,“贵使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再不能拨出一笔铜来,至少把我们之前的订单给满足了吧?”
  
  “惭愧……惭愧……”柳生元斋还是一脸的为难和尴尬,“在下已经修书回国询问了,但是他们说真的已经把全部库存的铜都转给了荷兰人,现在只能紧急从矿山当中征调了……不过大人请放心,我们幕府一定会按照协议的数字赔偿贵国商人的损失的。”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9-6 17:52